赵忠尧

        赵忠尧,物理学家,1902年生于浙江,1925年从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赴美国留学,193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29—1930年间,发现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实验证据,是发现正电子的前奏。1931年回国后,他历任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教授。1946年他赴美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研究,1950年回国。50和60年代,他主持建造中国最早的加速器,建立核物理实验室和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起被选为第三到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他发表《硬γ射线散射》等数十篇研究论文,并主编《原子能的原理和应用》一书。
        赵忠尧,物理学家。1902年生于浙江,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赵忠尧,1925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1927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密立根(R. A. Millikan)教授。193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他和英、德的几位物理学家同时独立地发现了当硬γ射线通过重元素时,除了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外,还存在着反常吸收。为进一步研究反常吸收机制,他开展了硬γ射线散射的研究,并首先观察到硬γ射线在铅中还会导致产生一种特殊辐射。这些结果先后发表在《硬γ射线的吸收系数》和《硬γ射线散射》的论文中。赵忠尧的这些工作。是正电子发现的先驱。二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C. D. Anderson)发现正电子后,人们才认识到他发现的“反常吸收”,实际上是γ射线在物质中产生电子对的效应;而他发现的“特殊辐射”实际上是首次观察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辐射。关于赵忠尧在对产生和湮灭辐射两方面的重要贡献,最近杨振宁教授专门写了C.Y. Chao,Pair Production and Pair Annihilation,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1931年他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我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开展了“硬γ射线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和“中子的共振吸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赵忠尧离开北平,先后到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任教。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一批以后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赵忠尧不仅积极从事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工作,还经常考虑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国工业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赵忠尧感到迫切需要发展民族工业,才能使国家免受欺侮。为此,他自己出钱并在朋友中集资创办了一家铅笔厂,在工艺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克服了许多困难,倾注了许多精力,终于使著名的“长城牌”铅笔问世。
        抗战胜利后,赵忠尧感到非常有必要在国内建立设备较好的核物理实验室。1946年他受当时政府的委派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试验;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这期间他花费了巨大精力在美国设计、订购静电加速器的各种零部件,购买了一些探测器和电子仪器,并定制了一套多板云雾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他冲破重重困难,毅然回国。
        他在回国时曾带回当时国内尚无条件制备的上述加速器部件和实验设备。回国后参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主持建立了核物理研究室。利用带回的加速器部件先后于1955年和1958年建成了我国最早的70万伏和200万伏高气压型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我国核物理、加速器和真空技术的研究打下基础。
        赵忠尧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并具体领导和参加了核反应的研究,为开创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72年他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73年任副所长至1984年。赵忠尧多年来兢兢业业为发展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核物理、高能物理的研究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期间,他还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许多具体建议。
        赵忠尧在教育事业方面有很大贡献,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国内很多知名大学担任教授,50年代后期又为中国科技大学创办近代物理系,在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他还亲自讲授《原子核反应》专业课。使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札实,而且热爱实验,肯于动手,不怕艰苦。60多年来,赵忠尧培养的学生很多已成为知名的物理学家及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
        赵忠尧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他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在是名誉理事;他还担任中国核学会的名誉理事长。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一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起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