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吴澄,自动控制专家。1940年生,浙江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工作,1981—1983年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吴澄1987年以来主持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验工程,他在担负大量组织领导工作的同时,在CIMS及制造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及性能评估,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及故障预防,Petri网络理论及应用,应用集成的软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高水平地完成了CIMS实验工程的总体集成,并且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吴澄,1940年生于浙江桐乡。
        1962年吴澄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工业自动化本科,1966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系统工程系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从事自校正控制、推理控制等研究工作。1983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教。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CIMS主题(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专家组组长,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曾从事数控伺服系统,数显系统等研究应用,开发了我国第一套感应同步器,至今在工业中广泛应用。1986年起参与CIMS的调研、立项论证与实施工作。1987年2月起受聘担任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第一、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三届CIMS专家组组长。1987—1992年主持国家CIMS实验工程的建设,高水平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总体集成。
        吴澄的主要科技成就有:
        主持并完成了863计划重点建设项目——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验工程
        从1987年7月至1992年12月,吴澄主持了由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管理等专业的来自11个单位的250多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高水平的完成了CIMS实验工程的系统集成。同时,解决了一系列工厂企业实施CIMS的关键技术,如:①工厂复杂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及实施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工具,涉及设计、管理和加工制造等复杂过程的物流、信息流、决策流的集成。上述总体技术在我国原是空白。②异构环境下的信息集成,即异构计算机、异构设备控制系统的不同的通信协议的互联及通信,它们的共存及向国际标准的过渡。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共享,不同软件之间的接口及信息交换等,均是信息集成的关键。③分布、实时环境下的控制及调度等。信息集成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缩短产品开发及上市时间(T),提高质量(Q),降低成本(C)及良好服务(S),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用高技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开创了新路。由于一个国家的70%以上财富都是制造出来的,所以CIMS技术的意义十分重大。
        在CIMS实验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将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向我国的工厂企业转移。从1989年开始,就为国家选定的首批四家CIMS应用工厂(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鼓风机厂、上海二纺机公司和济南第一机床厂)和有关的研究所的技术骨干进行CIMS工程总体设计的培训。后来又为其他一些工厂举办过多次技术培训。CIMS工程中心还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具休指导和参加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广东华宝空调器厂、山西经纬纺机厂等企业CIMS工程的总体设计和部分子系统的实施。使这些企业的投资很大的CIMS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风险,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其他希望上CIMS项目的工厂起了示范作用。因此可以说CIMS实验工程项目为在我国众多的制造业工厂推广应用CIMS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起到了牵引和导向作用。
        CIMS实验工程项目1993年3月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鉴定和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我国CIMS实验工程达到了当今世界上几个最先进的CIMS中心的水平。该项目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国家奖尚未评审)。被电子部评为1993年全国电子和信息类十大科技成果第一名。1994年经激烈竞争,清华大学CIMS工程研究中心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的“大学领先奖”(University Lead Award),吴澄为第一获奖人。SME是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为推动CIMS的进展设立了“大学领先奖”及“工业领先奖”,一般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各评选出一名,以表彰大学或企业在研究、开发应用CIMS中的“领先和优秀”(Leadership and Excellent)。获此大奖表明我国CIMS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得到了国际科技界的公认。
        为我国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做出了全局性的重大贡献
        吴澄是我国CIMS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早在国家863计划启动之初,他就参加了CIMS的调研及立题论证,后又参与了自动化领域和CIMS主题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1987年2月被聘为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1991年担任专家组组长,全面主持了CIMS主题的实施,调整了主题的2000年战略目标,使原来偏重于技术驱动的研究开发,调整为以促进、形成CIMS高技术产业(包括CIMS应用工程及CIMS相关的产品)为目标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提出了具有不同目标、不同评价指标及运行方式的CIMS主题四个层次框架,即应用工程(效益驱动)、产品开发(高技术起点上的市场驱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导向,着重解决技术难点)以及应用基础性研究(强调创新水平),使四个环节各有特点又互相衔接,形成了CIMS主题的较好的格局,取得了多方面的技术进展。
        吴澄十分重视CIMS技术在工业界的推广应用。提出“八五”期间CIMS主题的工作重点是应用工程,并经常深入到企业指导和帮助实施CIMS工程中的技术、政策及人员集成问题。在国家科委和领域专家委的直接领导下,CIMS应用工程在我国获得巨大成功,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例如沈阳鼓风机厂,主导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及加工制造时间,从原来的18个月缩短到10—12个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透平压缩机的设计制造能力从1992年的29台提高到1994年的54台。1994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较1993年同期提高118%,而质量成本下降23.9%等。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飞机框的制造从原来需78个零件(包括标准件)装配而成,用353工时,并需工装工时15 600小时,而今采用设计制造的技术集成变成一个整体柜,仅需80工时,并节省了全部的工装工时,质量也大大提高。此外,由于技术进步,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已成为麦道、波音等公司的合格国际承包商,对我国航空工业有重大意义。当然,上述效益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吴澄作为专家组组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CIMS应用工程的明显效益,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实施不同规模的CIMS,中央领导也多次指示要积极推广。CIMS专家组正在制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CIMS技术的计划。
        由于在主持CIMS主题的工作中,吴澄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科委的表彰。1993年获国家863计划优秀个人一等奖,1994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
        在组织领导CIMS主题在我国的实施,解决关键技术的同时,吴澄还在几个重要方面开展研究,如:CIMS及制造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及性能评估;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及故障预防;Petri网理论及应用;应用集成的软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吴澄培养的博士生的论文被评价为优秀博士论文。他还重视学科建设,经常组织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对“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