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彦

        许学彦,船舶设计专家。1924年生,江苏常州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曾任船舶总公司七院708所总工程师、副所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学彦是我国著名的船舶设计专家。在从事船舶设计40多年中,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六七十种型号船舶的设计,填补了中国船舶设计的许多空白,创造了多项新中国船舶设计史上的第一: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轮“东风”号;中国长江第一艘大型豪华客轮“昆仑”号;中国第一艘大型潜艇救生船——“930”氦氧救生船;中国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舰艇之一——0111高速护卫艇;中国第一艘远洋测量船“远望”号;中国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向阳红l0”号;中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121”号等。
        许学彦,1924年生,江苏常州人。
        1948年,许学彦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新中国的诞生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建国之初,我国的航空和铁路运输极不发达,大量军品、民品的运输都依赖河运和海运。军船、民船的需求量一时非常之大。毕业不久的许学彦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推到了船舶设计的重要位置上,开始了他的船舶设计生涯。
        1952年,许学彦为上海市轮渡公司设计了一条黄浦江渡轮,负责设计了总布置图、线型图、中剖面图、螺旋桨图等六部分性能与结构图纸和计算书。那时没有水池,谈不上船舶试验,一切都从国外的参考书中来。结果用户反映这条轮船性能优于过去所有渡轮,阻力最小。这是他船舶设计生涯中的处女作。
        1955年,在我国海军的初创年代,急需补充大批炮艇,海军有关部门虽搞过53甲和54甲小炮艇设计,但因航速低,均未大批生产。55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学彦参加了首制艇的设计试制,并担任了大批量生产图纸的总设计师。
        第一艘试制艇设计时仅有的资料是苏联专家提供的三张原则性图纸,其他具体设计资料均无,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无船模试验条件,无军船设计规范,因此阻力计算、螺旋桨设计、结构设计均有困难;其他的如舵设计、与快速性关系密切的附属体设计,还有许多装置的设计,在当时均属难题。
        55甲高速炮艇曾大批量生产了几百条,虽然它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我国海军的初创时期却做出了贡献。
        和55甲同时设计的还有我国首批小型登陆艇363甲和066,许学彦参加了363甲首制艇的设计试制,并担任了批量生产图纸和066试制艇的主持设计人。这两型小艇完全自行设计,并成批生产建造,使我国海军获得了第一批国产登陆艇。
        1958年,作为主要的主办人,许学彦带领科技人员自行设计了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仅电罗经进口)的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从1958年7月始,到1959年3月止.在短短的9个月中,许学彦主持完成了该轮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该轮的主要经济指标(载重量、航速、钢材消耗率和燃油消耗量)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后来自行设计建造各种型号的万吨轮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东风”号经营运20年后,证明性能良好,已于1985年报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东风”号是我国第一艘以国产合金钢建造船体的客轮。当时就是在国际上,这种货轮也没有太多的先例。从英国劳氏、前苏联等世界著名船级社的造船规范中都只能查到普通钢的构件尺寸。在到底用多厚的合金钢板造船壳的问题上,许学彦坚决主张将普通钢与合金钢的强度经比例折算后,再保留适当的锈蚀裕度。几年以后,劳氏等船级社才有了合金钢船体的建造规范。由于许学彦当年把了关,使“东风”号安全地航行了20余年。
        1959年,许学彦又接受了设计“昆仑”号高级客轮的任务。长江水道复杂的水文地理特征对船的长度、宽度、重量等都有一定限制。另外,由于航道原因,吃水必须浅才行。当时,我国大型客轮的上层建筑都采用钢铁结构,许学彦却在“昆仑”号上首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大型客货轮全部上层建筑结构使用铝合金的实例。这样就将船体重心降了下来,并减轻了船体重量,使船能够浅水行驶并提高了航速。改革开放后,该船经改装增加铺位后,已租给美国一家公司作为长江旅游船使用,成为能航行三峡的最大旅游船,年收入292万美元,经济效益显著。
        1961年,许学彦为海军主持设计一条排水量3000吨左右,船上设备相当复杂的潜艇救生船——“930”氦氧救生船。由于我国在此前从未设计过这样的船,所以,作为主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相当大的。许学彦为该船设计了六个锚,它们从不同方向抛锚定位,几乎可以让船能够稳定地垂直于失事艇的上方作业,不受风浪的作用而任意漂流。这艘救生船的设计,首次为我海军出航提供了安全保障。
        60年代,许学彦主持设计了0111高速护卫艇,该型艇在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曾大批量生产并装备我国海军,现仍在建造。国家对这一产品颁发了一等奖。
        1966年9月,许学彦受命主持尖端武器试验船队中设备众多、系统复杂的万吨巨轮“远望”号主测船、“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的设计工作。这三型都有成千台(套)的设备,其设计面之广,几乎包括我国所有的工业部门,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的缩影。这种类型的船不仅国内从未搞过,就是在国际上也仅有美国、前苏联和法国有,而且开始都是以旧货船进行改装,执行单一遥测使命的。许学彦在研究过手头上所有见到的资料以后,提出了建议;一步到位,建造集远程导弹、卫星发射测量功能于一身的船只,同一型号建造两艘。同时,将远洋调查船和远洋救生船两型合一,这些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开支,也加快了建造进度。
        这三型船都有较高的安全系数,许学彦设计的隔火、防沉等装置可以使船在任何一舱着火、进水的情况下,不影响其他舱室,不危及全船。
        1980年5月,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远洋测量船队远航南太平洋,顺利进行了远程火箭全程中关键的落点测量及打捞出了装有运载火箭飞行所获全部数据资料的数据舱。保证了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自1980年第一次远航南太平洋后,“远望”号主测量船又完成了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和同步通信卫星发射试验的测轨等任务。平时,作为活动的地面卫星观测站。1984年,“向阳红10”号和“J121”号载着中国探险考察队员远征南极,首次在南极大陆建立起“长城”考察站,开创了中国第一次以自己设计建造的船舶输送人员装备首赴南极建造的记录,在世界史上展示了新的一页。目前,三型船已接受了多次考验,性能优良,作为船舶总体,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远洋测试领域的空白。
        1985年,国家科委首次为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项目颁发科技成果奖,这些项目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发展的最高成就,向世界表明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在仅有的十项特等奖中,许学彦主持设计的“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调查船获得了其中两项特等奖,“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1988年、1992年,许学彦两次组织并主持了“国际高性能船学术交流会”,扩大了中国的气垫船、冲翼艇、气翼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此外,他还组织编译出版了《出口船设计参考资料》丛书,现已出版和编辑到第14辑,每辑约10余万字。同时,他又翻译校审了劳氏、美国ABS、法国BV、日本NK等国船级社的船舶建造规范中的一部分。现正在主编《机械工程手册》中的船舶篇,约有20—30万字。
        在许学彦从事船舶设计40多年中,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六七十种型号船舶的设计,亲手绘制或校审了成千上万张图纸,为中国填补了许多船舶设计的空白,作为新中国的一代船舶设计大师,他创造了许许多多新中国船舶设计史上的第一: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轮“东风号”;
        中国长江第一艘大型豪华客轮“昆仑”号;
        中国第一艘大型潜艇救生船——“930”氦氧救生船;
        中国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舰艇之一——0111高速护卫艇;
        中国第一艘远洋测量船“远望”号;
        中国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
        中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121”号;………
        许学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顾问,我国著名的船舶设计专家、研究员。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