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林

贺林,分子遗传学家,19537月生于北京市。1991年在英国佩士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完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6年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爱丁堡人类遗传学研究所从事资深研究员的研究工作。19963月至今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脑研究所和上海生理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数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教授,并兼任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神经精神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主任。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奖,1998年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获上海科技精英奖,2001年获美国NARSAD“杰出研究者奖”,教育部 “长江特聘教授",国家“十五”、“863”项目主题专家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过去的科学生涯已使贺林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独自的体系和明显的特色,并且完成了若干项对国际分子遗传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一、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基因与其相应药物开发所带来和将要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贺林领导的研究室在1996年即开始策划了对我国神经精神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措施,并积极指导和部分参与遗传样品的收集与用自行设计的条形码和软件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以后又配合国家1998年发行的对我国遗传资源的保护条例,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3个点的样品采集网络,为保护和利用我国的遗传资源的流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遗传资源利用方面,贺林领导的研究室通过系统的构思和整体的设计,在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等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有几项研究已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

二、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

技术创新:在国际上他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建立了自动化连锁分析方法扫描全基因组达到对基因进行快速定位的目的。相关论文发表在Am J Med Genet1995 60(3):192198上,并在国内对该法进行了成功的推广与应用。

贺—赵缺陷症:这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和报道的一例新的遗传病,即一类罕见的恒齿缺失症(任何一个新遗传病发现的本身在遗传界都是一个重要事件)。并且,这也是第一例正式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遗传病,得到了世界公认[被世界上权威的人类孟德尔遗传目录(OMIM)收录,ID604625,相应的网页为:http://www.ncbi.nlm.nih.gov/OMIM];并且,他们率先把导致该缺陷症的基因定位到了染色体 10q11.2区域,为认识重要生命现象乳—恒齿交替与发生机制打下了基础。贺林为首的研究室对“贺—赵缺陷症”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这是世界上一种新的遗传病,因此在这一重要发现中,作为研究者代表的姓和家系现场发现者的姓被共同组合后命名了这一遗传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m J Med Genet,2000,90:193198J Dent Res,2001, 80(8);国外同行已正式开始引用并扩展为“贺—赵位点(He-Zhao Locus贺—赵位点)”,而国内鉴定专家认为这是一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工作;被评为200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入选为2002年度的中国医药卫生十大新闻。

A-1型短指(趾)症:这是Farabee1903年报道的世界上第一例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广泛地被世界遗传学和生物学教科书引用为教例,一直都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由于贺林对该课题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使中国课题组最终在这个近乎整整一个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该致病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到染色体2q35-q36区间(标志了自动化连锁分析技术在国内基因定位工作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后他们又率先完成了基因的克隆与突变检测工作,发现IHH基因的3个点突变是导致A1型短指(趾)症的直接原因,并且与身高相关。可以预见在今后再版的教科书中,将会载入中国人的贡献; 论文发表在Am J Hum Genet, 2000,66(3):892903Nature Genetics,2001,28(4); 国内鉴定专家认为这是一项国际领先的工作,Nature Genetics的审稿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关研究被评选入20012002年度中国十大新闻(42),并被评为2002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上报参与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选;此外,该项工作还申请短指(趾)相关基因专利和身高相关基因专利各一项(申请号:01105018.701126148.X)。其他单基因病:他还指导完成了顶骨缺失和耳前瘘管等的基因定位工作,论文已被接受发表。

三、多基因病(精神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

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在我国精神疾病已占医疗总负担的首位,预计到2020年仍占据头号负担的位置。因此围绕解决由此而引起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他的研究室在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并且,建立起了国内最大的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地和规范的研究系统。

精神分裂症: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和证实了数个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如:COMT5-羟色胺受体、Chromogranin BDTNBP1等基因[Mol Psychiatr  2002, 7446-447(IF=8.927)(Nature Publishing Group杂志)Am J Med Genet 1999,9598Neurosci Lett 2002, 232229233Mol Psychiatrin press2003]。有力地证明了在世界上热点基因NOTCH4在中国人群中不是精神分裂症易感的基因(Mol Psychiatr 2002, 7100103)。

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他和他的同事于1996年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的“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易感基因位点在4 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工作阐述的致病的易感基因,论文的单篇被引用152次。

老年痴呆症:得出中国人群APOE2APOE3APOE4的等位型频率分别为6.2%864%7.5%,为开展对我国老年痴呆症研究提供了必须的参考资料(中国人与西方人的频率呈倍比差异),以及中国人Alzheimer老年痴呆(AD)、血管性老年痴呆(VaD)和正常人APOE4型的频率分别为30%15%10%。并且,证实了在汉族人群中APOE4AD的高危因子及在VaD中也起重要作用(Acta Pharmacol Sin, 20:218-222Int J Geriatr Psychiat,  16:436441)。

智力低下:首次发现了APOEε4是胎儿期因碘缺乏引起的智力缺陷的风险因子,相关论文投出后立即以Immediate Communication的方式发表在Mol Psychiatr上。

他们总结发表系列论文,包括发表在Mol Psychiatr上的4篇有重要影响的论文,获200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和2001NARDAD杰出研究者奖(10万美金)。他还被邀请作为国际Psychiatric GeneticsIF2.016)杂志的编委和Mol Psychiatr等世界著名杂志的审稿人。获得老年痴呆症诊断相关专利一项(证书号:31100059)。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