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群基

        薛群基,材料化学专家,194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1965年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6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其中1980~198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润滑失效的研究。1992年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空间科学学会、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摩擦学学报》主编,Acs、sⅡE会员,亚洲摩擦学理事会主席,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高性能陶瓷及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学委会委员。
        薛群基是我国材料化学和特种润滑材料领域主要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多年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及材料化学研究,他领导的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交叉学科,主持参与或领导了兰州化物所近二十年来高技术用特种润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在国家重点高技术所需要的关键润滑和抗磨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国家重点工程研制提供了数十种关键的润滑材料及润滑技术,支持并保证了这些工程的实施,产生了重大效益,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薛群基主持的“七五”重点项目“空间润滑材料”的研究,提出并创新地研制了润滑膜关键技术,解决了卫星星箭解锁机构的润滑难题,为保证卫星顺利进入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的超低温工况下齿轮润滑课题,成功研制了与介质相溶的关键润滑材料技术;在可返回卫星门锁口盖特种润滑技术中,在国内首次合成了其中的关键材料氟化石墨。主持或领导海洋环境用特种润滑材料的研制。领导并参加了重点工程用材料研制,制备了摩擦化学生成润滑相的自润滑合金材料,并成功应用;组织领导的防污降噪涂层重点项目,研制了低表面能材料。主持完成了“八五”重点工程润滑材料基地建设,主持或组织领导了多项航空工业工程用十多种润滑材料的研制。主持和参加研制的节能型润滑油添加剂和含稀土润滑材料已在数控机床和铁路运输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效益。
        薛群基完成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了‘IZr,陶瓷的相变磨损模型,并在国际上率先用纳米技术制备了自润滑陶瓷材料。他主持的“材料摩擦表面化学与物理的研究”在摩擦表面膜的生成与失效研究中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将有机LB膜用于解决空间器件的润滑问题,制备并研究了有机基团修饰的纳米微粒证明这类材料从室温到高温具有连续润滑作用,提出了“分子轴承模型”并在国际微观摩擦学大会上做邀请报告。他主持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及摩擦表面的物理化学变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摩擦权威杂志WEAR评述认为“中科院的科学家推动了聚合物摩擦化学研究的发展,近年来他们在这一领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他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中,发现了氮原子上孤对电子对抗磨性影响的规律。在稀土化合物的研究中,发现了稀土原子4f电子与其润滑性关联的事实。在考察了多种类型添加剂的作用后,提出了添加剂作用的负离子作用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先开展的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工作。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评价。
        薛群基10余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由于他在陶瓷材料表面摩擦化学方面的成就,1994年在著名的美国高尔登会议上做了大会邀请报告。他领导的国家开放实验室,在特种润滑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成果。他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开拓创新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已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90多篇,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90多篇(SCI收录110篇,EI收录150篇),完成专著三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3项(院部级一、二、三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培养已毕业博士32名,三次获中科院优秀导师称号,并获光华科技二等奖。
        1967年以来,薛群基一直在科研岗位上努力工作。1988年被选为甘肃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作为中央、国务院邀请的50名专家之一,2001年8月在北戴河受到江总书记、朱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