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诗铸

        温诗铸,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县。机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1955年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留校任教后,历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讲《机械设计》课程,并进行高速轴承研究。1974年调燃气轮机教研室,从事叶轮超速预应力处理技术和装置研究。1979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从事摩擦学研究。1981年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室主任,主持摩擦学学科建设。198,:1.年晋升为教授和博士后导师。1985年负责筹建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成后,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摩擦学分会名誉理事长;《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Tribotest等5种中外学术期刊编委。
        温诗铸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科委“六五”基础研究项目“摩擦学机理研究”,“七五”部委攻关项目中有关课题,包括:卫星轴承润滑与寿命预测、铁路车辆轴承润滑设计与结构优化、电流变流体研制与应用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典型机械摩擦学设计”,“九五”重点项目“纳米摩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十五”重点项目“微机电系统关键机械学问题研究”以及其他基金、国际合作研究等20余项。
        温诗铸教授在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领域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
        一、建立工程模型弹流润滑理论,奠定现代润滑设计的基础
        温诗铸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考虑热效应的热弹流、考虑动态效应的非稳态弹流、考虑润滑剂非牛顿性的流变弹流以及分析粗糙表面的微观弹流等润滑理论,系统地建立了工程中各类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出当今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并对数值分析技术做出重大改进,首次将上述各种实际因素全部纳入分析,建立了工程模型的弹流润滑理论,为现代润滑设计奠定基础。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开发出一系列润滑膜性能微观i贝0量技术,利用光干涉、红外辐射、高速摄影、微传感器等测量点接触区油膜厚度、压力分布和温度场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所建立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也取得一系列成果。例如对铁路车辆重载滚子轴承润滑优化设计,可大幅度提高轴承承载能力以避免重大事故;揭示出卫星轴承微循环润滑机制,从而建立了润滑失效寿命的预测方法。
        汇集该项研究成果而成的专著《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同行专家认为是“一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书由日本摩擦学会会刊评为摩擦学必读书籍。
        二、开拓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和微型机械设计提供依据
        温诗铸教授提出存在一种润滑膜处于纳米量级的薄膜润滑状态的观点。从理论和实验上论证了纳米薄膜润滑状态的特征和形成机理有别于黏性流体膜和吸附边界膜,从而填补了润滑理论体系中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的空白区;提出了薄膜润滑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的转化关系和润滑状态判别的新准则;并建立物理模型等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根据光干涉相对光强,研制成功纳米级润滑膜厚测量仪,为分子膜润滑提供研究手段。他领导的研究组研制成功激光检测扫描探针原子力与摩擦力两用显微镜和点接触微摩擦磨损实验机,并应用于磁盘和光盘表面、纳米涂层、自组装膜和IJ3膜等微摩擦磨损研究,揭示出微观摩擦学的一系列形态特征。
        温诗铸教授在纳米摩擦学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价为“发现了一些极有趣并有深远学术意义的实验现象”,“是真正在科学前沿问题上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工作”。
        三、发展黏塑性、黏弹性流变润滑理论,揭示出润滑膜屈服与失效机理
        全膜润滑的失效机理和磨损形成的原因是流体润滑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温诗铸教授从实验考察润滑油非牛顿特性出发,根据黏塑性模型分析了极限剪应力对于润滑膜的作用,揭示出高剪切率下由于润滑膜屈服而失效的机理,对于高速重载机械润滑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润滑模型,根据固体材料变形时间分析表面出现磨损的条件,论证了全膜润滑下磨损发生的机理。
        此外,在陶瓷涂层高温摩擦学研究中,系统地揭示陶瓷涂层磨损机理及其与涂层结构性能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润滑剂自身裂解,生成固体边界膜实现高温润滑的措施。针对泥浆泵缸套和模具等严重磨损的应用背景,研究出真空熔烧技术制备金属陶瓷复合厚涂层,系统地揭示涂层组织结构对磨损性能的影响,为涂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温诗铸教授出版了《摩擦学原理》、《抗磨损设计》、《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纳米摩擦学》等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的研究项目共获奖1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