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汝为

        戴汝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思维科学专家。1932年12月31日生于云南石屏市,少时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特有的校风和“联大人”的气质感染与陶冶下,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投身科学探索和报效国家这一志向在他心中扎了根,成为他终生不变的追求和事业。
        戴汝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经院系调整,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后转到自动化研究所,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至今。其问1980—1982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电机系作访问学者,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技术科学学部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清华大学智能系统与智能技术国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主编等职。
        戴汝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工程控制论与最优控制的研究。70年代初最早在国内 开展模式识别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语义、句法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符合人的思维实际,更接近人脑“模式识别”的方式,把“模式识别”与“思维科学”联系了起来,开辟了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也便于工程应用。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第五、六、七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上发表,并刊载在国际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学报上。
        戴汝为把“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用于手写字符识别的研究,通过他和他的学生们的不懈的努力,在“手写汉字识别”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并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形成了规模的产业,是当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信息产业项目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863计划”中,戴汝为受聘为“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副组长。把“模式识别”的研究结果扩大到“人工智能”方面,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工神经元网络用于汉字识别知识工程”中的工作。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过学习来进行“联想记忆”与“模拟形象思维”,提供了“模式识别”与“知识表达”的统一模型。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戴汝为参与了“思维科学讨论班”的研讨,把“思维科学”应用于技术研究。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思维与智能模拟。在1990年《自然杂志》上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署名发表的文章中,提炼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在此基础上,戴汝为做了三方面的创新:①把综合集成的构思用于手写汉字识别这一大类别的识别问题。②把智能系统都放在“大成智慧”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来加以考虑;并发表了题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的专著,从对四十多年来“人工智能”的回顾与分析;“人工智能的普遍理论”、“个性”设计到“综合集成”,以及对“智能巨型系统”的探讨到“开放的智能系统方案及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框架,进行了论述,明确地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研制智能系统的基础;智能系统是人的“心智”(13ulnan mind)与计算机的能力两者相结合的“人机系统”。③把系统科学的成果与人工智能的软件设计融合起来,用“多智能体”(Muhi—agent,)技术,为实现“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作出了贡献,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充分利用人的“智慧”,以人为主,借助于计算机的“高性能”与信息技术、处理复杂问题的新局面。该项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兴趣与关注。
        “复杂性科学”被称为是21世纪的科学,是科学领域的前沿。他主持在国内多次召开“复杂性”会议,并在青岛举行过“系统复杂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系统复杂性研究中心”。“中心”聚集了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与专家,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指导。该中心的研究与国外的有明显不同,已经提出明确的“方法论”,并正在结合“网络动力学”、中医药现代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化等进行具体“复杂系统”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与原始创新性。
        戴汝为院士正在把“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深化实践到国家重大基金项目“支持宏观经济决策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中,经过几年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这一成果有可能对解决我国黄河淤沙治理的这一世界性难题发挥作用。
        作为一名科学家,戴汝为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他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自己的大量心血与热情。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将做人的美德和渊博的知识,像输送新鲜血液一样传播到学生们的头脑中。他充分理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不能老是跟着国外跑,要发挥华夏文明中善于隐喻类比与整体观的优势,并要融合东西方科学思想,吸收并采取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他和博士研究生尹红风合写了一篇《论思维与智能》的文章,送钱学森先生提意见。为此,钱老两次给戴汝为回信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该文修改过4次,共提了14条具体意见;之后该文先后发表于《计算机科学进展》杂志,并编人《思维科学研究》一书。尹红风博士与戴汝为对此稿的完成,可以说是终身难忘。
        被破格录取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刘迎建在戴汝为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863计划”、“智能接口”方面的任务,理论水平大大提高,获得中科院1990年“院长奖学金特等奖”。以后在戴汝为学术思想及引导下,研究成的“在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汉王公司”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科技企业之一。刘迎建曾对周围的同志们说:“戴老师是我的恩师,是他给了我机会。”
        戴汝为目前已经培养了70多名博士和硕士,他们都活跃在国内外各个领域,成为科技与教育发展的栋梁。学生中的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一人还获得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