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鉴明

        金鉴明,1932年1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1955年毕业于该校生物系植物专业。1956年就读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态地植物学教研室,攻读生物学副博士学位。1961—197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73年至今,他参与组建国家环境保护局并在该局从事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曾担任该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全国“六五”、“七五”环保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组长职务,现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顾问,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金鉴明是我国著名的生态环境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领域和我国环境科学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从事中国植被资源的基础研究
        受益于前苏联谢尼柯夫导师的指导,于1960年获得学位,1961年回国后被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生态与植物群落研究工作。在生态室工作期间,主要从事野外生态调查研究。从东北暖温带的长白山到亚热带的广西石灰岩山地,以及热带北端的西双版纳的山山水水,都有他一年四季野外考察的足迹。早期他在吉林长白山的植被考察、广西植被调查及制图、容县农业区划的编制、穿心莲的南药北移、14碳脂肪酸油料作物的资源调查和综合利用、广西花坪林区定位研究和西双版纳大勐龙定位站的设计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十几年的野外科考经历,对于他以后从事中国环境保护的研究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研究打下了深厚的生态学和群落学理论基础。
        二、参与开创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内对新的环境科学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环境科学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不了一门科学;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科学有它自己内在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理应形成自己的学科。金鉴明代表后一种观点,并对环境科学下了定义,他在《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中写道:“环境科学是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基础理论,充分利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工程学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技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后来,在他早期的著作《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浅论》中,对环境科学界定、具体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不仅在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理论上积极探索,取得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殚精竭虑,全身心地致力于环保实践。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的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自然保护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在全国自然保护工作会议上加以肯定,在前国务委员宋健主任报告中被采纳,并以正式文件转发全国,至今仍在贯彻落实之中。
        金鉴明首次在环保领域倡议并推动生态农业试点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赴联邦德国考察,把联邦德国的生态农场的模式结合中国实践改造为中国式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以养殖、种植、加工、沼气为主要内容,建设成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一个高效稳定、合理的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土壤有机化、废物资源化、资源再生化的物质循环模式。他与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合作在北京留民营进行国内现代生态农业的第一个试点,该试点把他改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成功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产品增值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留民营试点因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到目前为止,生态农业示范区(地)在全国已发展到近2000个。
        三、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科研工作
        领导主持和参加《中国自然保护大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编制。金鉴明是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并组织编制《中国自然保护大纲》和行动计划的。早在1972年,他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IBP(国际生物学计划)大会,1980年,《世界保护大纲》在全球发布,他及时组织了对《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翻译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于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编制了《中国自然保护大纲》。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该大纲的4项保护目标,已被纳入目前国家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中。同时主持、组织、编写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获国务院批准并出版,在1994年巴哈马第一届生物多样性缔约国大会上宣读,该行动计划得到大会主席及主席团的赞扬。1980~1990年期间多次提出自然生态保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建议纳入环保工作的重点,后来国家保护部门领导采纳了他的提议。20世纪90年代末他和北京大学陈昌笃教授联名提出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并举的建议,得到国家环保总局领导的赞同,并作为环保领域一条方针报国务院批准和贯彻全国有关部门。
        四、推动全国自然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科技成就
        最近十几年来,金鉴明致力于推动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最初的100多个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在他的主持组织参与下进行的。目前全国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551个,占国土面积的12.9%(2001年底计)以后,他把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版了《自然保护概论》一书,该书被推荐为台湾及大陆若干高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专业的教材,并获全国优秀图书奖。该书用繁体字在台湾出版。
        鉴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生态破坏损失难于定量化计算的突出问题,他主持、组织并亲自参加全国生态定量化的研究,推动生态学从宏观定性研究转向综合的定量化研究,这些成果为国家宏观决策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1987—1991年间的研究成果在20多个省市的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用推广,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11省市972县的环境保护综合定量化的工作,累积了近350万个数据,66条计算模式。
        迄今为止,金鉴明在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研究中多次获得国际与国家及部门颁发的殊荣,多次获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均排名第一);1991年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颁发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奖;1993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在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证书;1997年获得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金牛奖(最高荣誉奖);同年获国际合作最高奖(由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颁发)。四十多年来,他出版主要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培养了一支年轻生态环境保护科研骨干队伍及硕士、博士生若干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