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绪箕

        范绪箕,航空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1914年出生,江苏省江宁人。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二系热应力研究室。1937年获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获该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随即在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40年进行博士考试及论文答辩后回国。一直致力于航空工程和力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航空委员会航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1952年主持筹建华东航空学院,历任校委员会主任兼教务长、副院长兼教务长等职;1956年调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先后主持建成大型高、低速风洞,热应力实验室,飞行模拟实验室,进气道和低压燃烧等多项实验设备,20世纪50年代末主持研制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靶机。所有这些,为南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南航在不长的时期里由大专一跃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先后任副校长、校长等职。曾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江苏省航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江苏省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先后讲授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数学》、《空气动力学》等多门课程,指导过多名研究生。
        1942年在全国工程学会上提出的论文——《三边固定一边自由板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弯曲问题》被评为特等奖。1945年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三英尺回流低速洞为当时国内首例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回流风洞。1947年由浙大推荐为中央研究院候选院士。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指导研究生,致力于热弹性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有:在《Analysis 0f One—I》imensional Solidifieation.Problemwith’Fwo.Phase Moving Boundaries》(’Thermochimica Acta,1993)一文中,提出了金属在高温瞬态下相变界面变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On!Freatment,of’Fmnsition Zonesin‘/hermal and Stress Analysis 0f Welding》(.Proceeding of the 16th SECTAM Conference,1992)一文中提出了在高温瞬态下金属材料在相变发生时的相变潜能释放理论,指出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不能忽略两相区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耦合作用使应变、温度在波前的突变迅速衰减是耦合的重要特征之一的理论,为耦合效应的估价提供了依据;提出了用激光测试新的焦散线技术求高温瞬态下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解决了求高温瞬态下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这一难题。(浙江工学院学报1993年增刊);在《Measurement of the‘Fhermal Expansion(20efficient 0l‘stainless Steel With I—er Scanning Microdisplacement:and【)etection!Fechnique》一文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简便热膨胀系数澍定法,被编入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化和技术研究出版的《’rhermal Ex—pan。i。n 0f Slid》一书中。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年26卷第4期发表的《高速摄影技术在三维位移测量的应用》为美国出版的只读光盘(cI)ROM)数据库《工程索引》摘录收藏。
        范绪箕主持研制的无人驾驶靶机在“文革”后发展成为南航“航空一号”无人驾驶靶机,在经国防科工委组织鉴定后正式生产,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现仍在发射基地使用。他主持设计和制造的高低速风洞,在多种飞机型号以及桥梁和风力机等民用试验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均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58年起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液压三轴飞行姿态模态转台,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为南航“长空”靶机以及十多种导弹和飞机的自动驾驶仪提供了地面模拟手段。此外,他主持研制的进气道试验设备,飞行 模拟试验设备在多项科研任务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他主持研制的“MSI)一1微机数字采集系统”经上海市高教局组织鉴定通过,曾为航空航天及船舶总公司等多家实验研究单位所采用。1996年6月他主持的飞行器气动加热计算与防热设计,经专家鉴定获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结构强度及热强度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公开发表成果有:非耦合动态热弹性问题的数值分析(Joumal of‘Ilaermal Stress V01.7,N0.2,1984);在准静态热载荷下具有中心裂纹平板的J积分光测实验求法(SPIE Photomechanics and Speckle Metrology,V01.814,1987);热膨胀系数的激光扫描微元测试技术(International Joumal of Thermophysics,Special[ssued-,1989];一维固化两相边界问题的分析(1’hermochimica Acta218,1993);柔性体碰撞初始压力分析与实验(.ASME.AMD,V01.205,1995);飞行器突起物周围气动加热的工程计算方法(《宇航学报》第19卷第一期,1998);二维平板可压缩边界层的二次稳定性分析(应用数学和力学第20卷第五期,1999);复杂外形超音速粘性流中的守恒交错网格生成技术(I)roceedings of the FEI)SM99,1999);复杂超音速流动模拟中的守恒和非守恒交错网格生成技术(14山AIAA Computa!:ionalnuid咖amics Conference’Technical Papers V01.1,1999);横向同心筒圆中间的三维自然对流(ASME NHTC 2000—12284,Proceedings 0f 34th National Heat’transfer。Conference,2000).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