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

        陈火旺,计算机软件专家,1936年2月出生于福建安溪。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尔后留校任教。1956~1958年在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进修。1965年9月至‘1967年2月赴英国国家物理所学习。1970年后在长沙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任教,198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87~1992年任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4.年起,先后被聘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主任委员j我国“863”高技术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1966年在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研究。1967—1968年在上海华东计算所主持我国第一个符号宏汇编器的设计与实现,所提出的递归结构式的符号宏指令产生技术为许多单位所引用。
        1971年受国防科委的指派,主持和领导了全国F0nran编译程序的会战,负责编译器的总体设计,并于1974年建成第一个F0rtran编译系统,开创了我国国产机装备Fortmn的新时期。该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3~1979年负责DJl51计算机语言系统的研制,为符号宏汇编系统(MPI.)和FortranⅣ编译系统设计师。负责了MPL和Fortran编译器的设计,提出了因子分解式全局优化技术,使目标码运行效率大为提高,是国内第一个具备全局优化的编译系统。
        1978。1984.年,陈火旺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工)的研制工作,是主要领导人和技术负责人之一,软件系统总负责人,负责银河一-工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软、硬件间的接口、软件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接口及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制定。提出了一整套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大型软件的方案和规划,贯彻于工程始末,获得良了效益。直接主持了向量FoUiran语言和向量识别器的设计与实现。探索了DO循环向量化的方法,为向量识别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设计了向量Fortran编译器,提出了适应单指令流和多数据流的目标代码生成方法,以及适应指令链接的循环组织法和降低树高大基本块优化技术。在国家鉴定中,银河一I软件系统被肯定为达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而其向量。For"tran目标效率和向量自动识别器的识别效率高于当时美国的(2ray Fort:ran编译器的水平。银河一I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少数生产巨型机的国家行列。银河一I软件系统,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大型软件工程,1984.年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陈火旺获个人一等奖,荣立二等功。
        1985年他率先在国内倡导和开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研究。提出加速基本类的运算方法。主持设计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对象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SE,,该成果于199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日文版还交流于日本。
        从1990年起,他指导了英汉机译文法研究。主持研制成功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MA—rrRIX,于1994.年5月通过"863’’专家组组织的评测,结果表明,它比国内已有机译系统的翻译速度要高1~2个数量级。鉴定意见认为,“Mattix是世界上最快的翻译系统,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把中国的英汉翻译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5年该软件获全国优秀软件二等奖。以该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为基础的软件已得到应用。汉英机器翻译系统的原型系统也已经完成。
        在人工智能方面,陈火旺提出了将传统PROI:,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主持研制完成的非单调推理系统GK[卜_NMRS,1991年经"863’’专家组鉴定,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于1993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火旺先后获得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七项,以及军队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多项。
        他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工程三结合,在完成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在软件方法学、人工智能基础、机器翻译、新型计算模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他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和重要的会议上发表了论文60余篇。出版编(译)著4部,其中著作《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于1988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直至1999年已重版21次。此书影响面大,作用持久,为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出博士23名、硕士30余名;正在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5名。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军队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1991年度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6年12月被湖南省科协命名为首届“湖南科技之星”。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