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懋章

        陈懋章,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2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先后就读于成都树德中学和石室中学。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改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79~1981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航空系访问学者,从事湍流研究。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会批准为博士导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会航空航天评议组生陨,北京大学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cFD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工作。
        陈懋章长期从事叶轮机械研究,在发动机研制、实验理论和技术以及三维流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培养了优秀工程科技人才。风扇/压气机是技术难度大的部件,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常成为制约自行研制发动机的关键因素。他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推进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懋章为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完成该机跨音压气机改型设计研制,在转速和直径不增大的条件下,流量、压比和效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并超过规定的指标,已成功用于多型发动机上。由于此项改型等措施,使发动机的推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填补了我国某推力级发动机空白。某型歼击机配装此发动机后爬升率和留空时间都有较大提高。他提出一种新型的压气机扩稳装置:利用扭曲扰流片控制压气机端区流场,不仅使喘振裕度有明显提高,而且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效率也有所提高,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等故障。根据查新报告,至今国内外尚无这种扩稳装置。它为解决高负荷高通流压气机获得高效率、高喘振裕度的难题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促进我国发动机设计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此项成果已成功地用于多种发动机上,并已成为我国歼击机的主要动力装置。上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装置及转子流场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航空核心压气机和研究其流场精细结构的重要设备,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填补了我国空白,对提高我国压气机设计研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创新是:四自由度全电控旋转位移机构,可测量旋转叶片通道中的相对流场,而国外这种机构最多只有三自由度;用于三维流场的多种高频压力探针,采取特殊措施,不仅可测动态参数相对值,而且可测绝对值,总体性能优于国外技术;解决此实验涉及的叶轮机气动力学理论问题,即低速模拟高速的理论和方法。因低速模拟高速不能以常用的马赫数作为相似准则,普朗陀一格罗尔特准则能解决孤立翼型问题,但对多叶片大弯度的实际压气机则无能为力。陈懋章教授等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具有大弯度叶片的实际压气机。实验证实,在低速用换算流动条件和几何不相似叶型可模拟高速流动,并确定了换算准则。上述整个成果已用于多项国家研究计划和重大型号研制。
        陈懋章在叶轮机三维流理论和实践方面也获重要成果:陈懋章教授提出一种以拉格朗日框架为基础的扰动涡方法处理动静叶相互干扰非定常三维流问题,得到很好结果。将涡方法用于处理此类问题在国际上尚属首次,且用涡方法处理可压流问题也非常少见。陈懋章教授与某单位合作研制高负荷风扇,实验结果表明其全面性能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此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以陈懋章教授在三维流研究方面的成果为基础(如普朗陀一迈耶理论在相对回转面的推广;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径向掺混等),并不断引入国外最新成果,研制了一套叶轮机气动设亡#软件包,已成为我国本行业能将全三维多级黏性程序实际用于工程设计分析的相对成熟和完整的软件包。已先后用于1l项重大项目,已完成实 验的4项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陈懋章对黏性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也获重要成果。他对三维不稳定波的研究,完成了边界层转捩过程中三维波发展的中前期阶段的理论描述,具有重要价值。陈发现在旋转物体的边界层内,在某些条件下沿边界层厚度方向静压不变的假设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应理论和方法,判断和计及其影响,从而扩展了普朗陀边界层理论。对奥尔一桑默费尔德方程特征谱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其他作者丢失了的特征值。
        陈懋章教授的专著《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