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心怿

        顾心怿,石油矿场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嘉定县人。1937年1月生于上海市南市区;在上海敬业中学初中毕业后,1950~1953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中专)学习,1953。1956年在北京中央燃料工业干部学校俄语专修科(大专)学习;毕业后,1956。1957年在玉门油矿及华北石油勘探处任俄语翻译,1957~1961年在华北石油勘探处饥械厂任技术员,同时在山东工学院夜大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61年至今一直在胜利油田从事科技工作,曾任机械技术员、机械工程师、科技攻关队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现任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他是青岛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及石油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石油学会和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的会员。他是1962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84年山东省劳动模范,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8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被选为石油工业特等劳动模范,199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从50年代华北地区第一口钻探井开始,他参加了该地区早期石油勘探和胜利油田的发 现、开发及建设的全过程。早年他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年累月地奔波在野外,和工人一起安装 钻机、维修设备、排除故障、配制零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1961年初他参加了华北地区第一口见油井(也是胜利油田的发现井)“东营华八井”的工作。在钻探该井的过程中,他不仅修理机器设备,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研制成功“大直径取心工具”,为该井取出了当时苏式取心工具屡取不得的油层岩心,为胜利油田首次发现石油做出了一份贡献。华八井出油后,他就留在这一片当时十分荒凉的盐碱滩上,与大家一起开发出了我国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并建设起了一座美丽的新兴石油城——东营市。
        1963~1964.年,他参加了钻井刮刀钻头的研究设计,研制出“千米钻头”,即一次下井能钻凿1000米以上深度的创记录的钻头。
        1966。1980年,他提出发明设想,并带领大家经过反复改进,研制出国内外首创的链条抽油机,该机具有“轨迹链条一滑道机构”(利用链条的运转轨迹实现长行程往复运动的机构)和“液封气动平衡”两个发明点,它比常规抽油机行程长、平衡好、负荷平稳、节约能量,特别适用于稠油和深井。共在全国推广3 000多台,创经济效益十多亿元。采用这项技术的产品已开始打人国际市场。该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顾心怿是首位发明人。
        1975。1979年,他提出设想,并带领科技人员与天津大学、烟台船厂合作,研制成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石油钻井船——胜利一号,从此揭开了我国浅海石油钻探、开发的序幕。现在胜利油田已拥有很多钻井船和平台,浅海石油事业已初具规模,仅胜利油田的浅海地区就已达到实际年产油200万吨以上的水平。但人们没有忘记“胜利一号”当时开创这一领域的功绩。“胜利一号”获得了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顾心怿是第一贡献人。
        1980~1992年,为解决胜利油田海陆过渡带宽、海底软、车船难以进入的困难,他又设想出了一种能在海滩潮汐带涉水行走的钻井平台。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北海船厂合作,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成功这一座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二号,这座宽42米、长72米、重5 000吨的平台,不仅能像一般坐底式平台那样工作,而且能依靠其独特的大型步行机构,在淤泥海滩上一步一步涉水两栖行走到井位去钻井。该平台一直正常工作至今,并已步行7次,行程3 000多米,钻井二十余口,所钻的井已采出原油数10万吨。该项成果获1991年中国专利金奖,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199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顾心怿是首位发明人。
        1991年以来,他考虑到钻井机、修井机等油田大量使用的重型机械设备能耗较大,又刻苦思索,努力钻研,发明了外形和原理都不同于常规机的液压蓄能修井机(或钻井机),该项研究成果获1995年中国专利金奖,并已获得美国和加拿大的专利授权。该种新型机能将浪费掉的势能部分回收储存并加以利用,因而可大大节省能量。已经做出两台试验样机,现场试验均取得成功,正在做产品试制工作。他还是首位发明人。
        顾心怿共撰写过三十余篇论文,其中三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发表。此外,他曾多次去阿尔巴尼亚、美国、日本、马尔他、意大利等国从事科技合作、科技考察、验收设备及联合研究设计等工作。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