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元

        洪德元,植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学家,1937年1月生于安徽绩溪。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当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四年制),师从钟补求和简焯坡两位研究员。1965年赴西藏波密地区进行了历时半年多的泥石流区植被与区系考察。由于历史原因,他和所有研究生的命运一样,未获学位。1966年转为研究实习员;1978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79年9月经全国统一考试被派遣去瑞典隆德大学进修,1981年9月按期返国。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同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1991年起任主任至今。1998年被选为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1999年起兼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0年起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1998年被选为美国植物学会和日本植物学会通讯会员;同年被选为国际植物物种项目(世界植物志)指导委员会委员。
        洪德元研究的领域比较广。20世纪70年代他从事《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高等植物检索表》,以及《中国植物志》中玄参科、桔梗科和鸭跖草科的编研,并在以后断断续续进行这些科中一些重要类群的系统学研究。发现7个新属,两个新记录属,60个新种,建立了婆婆纳属、婆婆纳族、沙参属等类群的新系统。尤其是《蓝钟花属的系统学》(植物分类学报)和《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兼论孢粉学》(英文专著,1984年哥本哈根出版)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专著研究中,他指出了国际——些著名刊物的文章中关于孢粉形态描述的错误,并创立了一个恢复孢粉形状的新方法。他修正了认为花粉由3沟向3孔沟演化这一传统观点,认为至少在玄参科和豆科中也存在3孑L沟向3沟演化的趋势。他还就玄参科的起源和散布问题向国际植物学权威提出挑战,认为玄参科是一个古老的科,在泛古大陆分裂以前就已起源,南半球的类群(如Hebe属)并不都是从北半球迁移过去的。
        从在瑞典进修开始,他逐渐把精力集中于物种生物学(biosystematics)和细胞分类学研究,回国后建立了实验条件和研究小组。他以毛茛科、桔梗科和百合科为对象开展实验研究,引入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统计学,在这一领域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细胞分类学领域,《欧洲绵枣儿的核型变异与多倍化》(Heredi咖)是一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的论文,其中不仅揭示了不同倍性的分布规律,不同细胞型之间的杂交,而且提出种内同一细胞型有可能异地起源的论点。在核型进化方面,植物学界都盲从植物进化领域的国际权威Stebbins的观点,认为核型由对称向不对称进化,并且成了教条。他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这虽是一条总的趋势,但在一些类群中也确实存在相反的趋势,即由不对称向对称性演化。1990年出版《植物细胞分类学》一书,总结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融 人了自己的研究和观点,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指导博士研究生,筹建植物分子系统学实验室,带领青年学者承担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项目。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Jk 五”重大项目“中国主要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1993—1997)聚集了大学和科研院所一 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第一次从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生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三 方面(纵)分别研究10个代表物种,并以近缘广布种为对照(横),进而进行纵横结合,综合分析濒危物种的致濒机理,提出保护的科学策略。这一研究带动了我国居群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保护遗传学(conservationgenetics)和生殖生态学的发展。
        他和葛颂研究员联合主持了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若干重要濒危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研究”(1997—2000)。他们的研究组集中稻属的研究,同葛颂等合作利用多基因测序,勾划了稻属全部23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一些多倍体的起源,特别是把稻属一个长期未定的基因组定为K。同张大明研究员和李常宝博士合作利用原位杂交技术(GISH)令人信服地查明了药稻(Oryzaofficinalis)复合体各基因组之间的关系和四倍体的起源。在居群水平上,同葛颂、高立志和钱韦等合作,揭示了中国三种野生稻的濒危状况、遗传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以及影响遗传多样性的生态因子,为制订保护野生稻的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许多文章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使我国占据了稻属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前沿。
        1988-1998年他担任了两届《植物分类学报》主编,同时作为并列主编负责《Cathaya》(英文系列刊物)。
        洪德元认为,学术带头人的主要责任之一是培养优秀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他把很大精力放在培养博士生上。他按国际水平要求学生,把握学科方向,强调课题的前沿性,认真制订开题报告和学术计划,定期检查,严格把关论文,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条和宽松的研究环境。在不长的时间内,已有22位学生取得了博士学位,有4位以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其中汪小全获特等奖,并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也因此两次获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一次全国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还获得宝洁奖教奖和华奥奖。他的弟子葛颂则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如今,在他领导的实验室里凝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团结协作,为我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一席而拼博,这使他感到莫大快慰!
        年近花甲,他开始把部分精力投向芍药属(包括牡丹)的分类与起源研究。他多次得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足迹遍布中国生长牡丹和芍药的各个大山(包括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在澄清了国内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之后,他又伸向国外,1999年考察了高加索山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俄罗斯)。最近他又获得该学会第四次资助,明年将赴阿尔及利亚及法国和意大利的地中海岛屿,考察那里的芍药属植物,为最终的世界专著而抖擞黄忠精神。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