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雄

        赵思雄,气象学家,1940年5月7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调整至地球物理系,1964年毕业,当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1966年地球物理研究所调整,转人大气物理所,1968年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1985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合作研究,1989和1997年先后两次赴澳大利亚气象局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1985—1999年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小尺度与灾害气象研究部(前身为暴雨灾害研究室)主任。现任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1CCES)执行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政府间国际组织“南方科技促进持续发展委员会下COMSATS)协调委员会中国代表,国际学术刊物"ScienceVision”中国编委。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优秀导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任务先进个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赵思雄多年来一直从事灾害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机理,暴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模拟,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在中尺度强风暴对流系统的结构与演变、梅雨锋暴雨、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亚洲一澳洲季风变异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等方面,亦有较深入的研究。
        赵思雄长期从事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对我国锋面过程及低压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东亚春季强冷锋的结构模型和动力模型,与美国强环境风暴和中尺度试验(SESAME)期间得到的北美洲春季强冷锋模型有较大不同。在东亚模型中,高空急流加速对锋生过程有重要贡献。对于夏季经常引发我国大暴雨的梅雨锋的特征,从诊断分析、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人手,有较深入的揭示,包括梅雨锋上低压三维流场结构,梅雨锋上气旋发生发展的能量过程,梅雨锋上动力不稳定,低层强水平气流对梅雨锋上扰动发生发展的影响,梅雨锋上突发性和频发性暴雨系统的机理与模拟研究等,这些研究工作的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长江流域暴雨中尺度系统,也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季刊”和“美国气象学会公报”等刊物上国外学者的论文所引用和应用。
        我国是自然灾害,尤其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尽管我国人民一直同暴雨和洪水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至今仍然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暴雨研究和预报涉及到多种尺度系统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难度相当大。继承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深入联系实际的传统,赵思雄长期从事这项研究任务。潜心钻研,获得可喜进展。特别是对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华南特大暴雨(“94.6”暴雨,尤其是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与暴雨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刊物“Metem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他努力将动力学理论与天气预报实践结合,发展和改进汛期暴雨实时预测系统。他注意数值预报模式风场和水气场初值的处理和应用,包括卫星资料的应用。同时关注模式关键技术的发展,又从我国最新获取的外场加密观测资料人手,发展了适用于东亚季风区的参数化方案。并参加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期间的降水短期数值预报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赵思雄对世界最大季风区(亚澳季风区)的重要灾害天气系统做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对澳洲近200年来最严重的特大暴雨过程(1989年)进行了分析,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对影响系统——登陆季风低压的结构与动力学特征作了剖析,提出了南半球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发现与北半球(尤其是北美)的情况不同,前者主要是由一些新生的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所致。其数篇论文已在美国气象刊物MonthlyWeatherReview上连续发表。1997年再次应澳大利亚方面的邀请,对该国由切断低压引起的频发性降水过程进行研究,论文已在国际刊物IntemmionMJoumM。fClimmology上发表。
        作为政府间科技合作国际组织“南方科技促进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协调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和南南合作研究项目专家组长,赵思雄积极主持并参加了COMSATS各成员国的联合研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技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获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他与有关国家学者合作发表了《西风带扰动引发巴基斯坦春季降水的诊断与模拟研究》,《夏季风期间泰国对流降水系统的诊断与模拟研究》,以及《由黄海气旋引发的韩国大暴雨的研究》等论文,增进了对这些地区对流系统的了解,也深化了对整个亚洲季风区暴雨灾害天气系统的认识。
        赵思雄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际合作研究任务。他曾任国家级攻关项目“台风,暴雨天气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项目技术组副组长;现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课题组长;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专项“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同时,他还任中澳“暴雨联合研究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国际科学技术组织COMSATS的研究项目“联合灾害天气研究”计划中方专家组组长。
        赵思雄已发表论著90余篇。近期发表的著作有:机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期降水短期数值预报的应用研究》,《东亚春季强冷锋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台湾地区中尺度试验(TAMEX)期间梅雨锋与对流云团的研究》,《华南暴雨试验(HUAMEX)期间香港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以及《亚澳季风区暴雨灾害天气系统研究》等。
        赵思雄曾多次获国家级的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奖,还获得了国际科研奖。其中,他主持的“长江中上游暴雨中尺度系统研究”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时,他作为主要成员获奖的项目还有:“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暴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及其业务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还获澳大利亚AnthonyMason奖和国际科技组织COMSARIS颁发的科学研究奖。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