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钧

        
        时钧,化学工程专家。1912年生于江苏常熟。初中毕业后考入苏州工专附中班,1929年毕业于苏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1934年通过考试被录取为第二届清华公费赴美留学生,在缅因大学学习造纸工程。1936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
        “七七”事变后,时钧放弃了在美学习、工作的机会,毅然于1938年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辗转跋涉后在重庆开始了执教生涯,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祖国的化工高等教育事业。他先后受聘在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央工专、兵工大学以及动力油料厂研究生班任教,主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业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经济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在南京继续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同时仍兼重庆大学教职。 解放后,时钧作为南京大学及院系调整后的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主任担负起主持筹划各项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1952年受命创建我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他与苏联专家通力合作、大胆创新,培养出新中国一批水泥专业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1956年春,作为科技专家,时钧参加了我国“1956~1967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制订工作。 在整风反右运动中,1958年时钧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被迫失去了从事正常教学和科研的条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仍先后进行了湍流塔流体力学试验、国产填料性能评价、膏糊状物料干燥机理和碳八芳烃的高分子膜渗透气化分离等科研工作。
        1979年5月,时钧得到了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晋升为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时钧以其赤诚的报国之心和十倍的努力,着手重建化学工程系和化学工程博士点实验室,开始重新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化学工程学科领域内积极组织和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时钧及其合作者在建设博士点初期就有计划地开展了与实际工业生产有关物系的气液、液液和固液相平衡组成的实验测定工作,建立起相应的低中高压相平衡实验装近十套。研究所得的基础数据直接为石油碳五烃类、碳九重芳烃的分离和综合利用,为焦化苯中噻吩和微量烃的脱除,为含盐有机物水溶液的分离以及氟氯烃冷冻剂替代物等有关工业的开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由于方法和装置合理可靠,所测相平衡数据均能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被石化企业接受,用于新装置的设计和开发。另一方面,在实测和广泛收集大量相平衡数据的基础上,时钧及其合作者开展了过程模型化和模拟计算工作。如在电解质溶液相平衡方面,时钧与陆小华等改进了Pitzer方程,将其扩展应用于含有机物的混合溶剂体系。1993年又进一步构建新的表述混合电解质水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新模型具有良好的对高温和高浓度的预测功能,经过对几十种无机盐体系和二万多数据点的计算验证,不仅在浓度6mol/L以下覆盖Pitzer(1973)模型的计算结果,而且可对接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下的相平衡进行有效的预测。有关成果使他的年轻合作者两次获得霍英东奖和两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奖励和资助。有关软件研究已与美国ASPENrech和Sim Sci建立了合作关系。
        80年代以来,时钧还筹款建立流体微量量热装置,液体扩散系数、黏度等输运性质测定装置,开展了多种混合物的过量焓、稀释热、液相扩散系数、混合物黏度等基础物性测量和建模工作。时钧还与汪绍岜等合作利用气液色谱这一工具,采用斜率法、台阶脉冲法、顶空法等间接方法求取大量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数据,进而建立预测高度非理想性和大沸点差体系相平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方便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分离的设计计算。
        80年代初,时钧及其合作者采用改性含氟膜、单膜或双膜渗透器以及连续膜分离装置进行了氨氢氮混合气及氦氢甲烷二氧化碳混合气的渗透分离研究,并从理论上阐述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和渗透机理,在液膜方面,以油水、乳水体系为对象研究了开孔转盘装置的液滴大小分布,滞存率以及流体轴向混合等传质特性,有关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化工学报》等期刊,并多次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90年代以来,时钧及其合作者致力于无机陶瓷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由他主持承担包括国家科委"863’’重点项目,“九五”攻关等研究课题有十余项。他和徐南平等在制造高通量、孔隙尺寸稳定的无机膜表层和深入研究成膜机理以及膜性能表征方面取得了多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近来他们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溶解度发生剧变的特性,使无机溶质在膜孔中形成超细晶粒,使孔径形状得到修饰。有关论文投出后迅即在当年的化工权威期刊AICtd10umal上发表。
        时钧在归国执教以来的60年中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学生,他们遍布海内外。迄今已有10位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近20年来他又精心培育了包括近百名硕士博士的一大批青年化工工作者。1985年以来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合作发表了200余篇论文。1992年化工部授予他“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优秀专家”的光荣称号。
        时钧一贯重视化工书刊的编撰出版,除参予编写第一套《化学工程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以及长期担任《化工学报》副主编外,近年由他主编完成了新版《化学工程手册》的编撰出版,全面更新了旧版内容,得到广泛好评。从教60年的时钧教授,目前仍精神矍铄、思想敏捷、永不知倦、永不停歇地战斗在祖国的化工教育第一线。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