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

        彭士禄,核动力专家。1925年11月18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58年修毕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回国后历任原子能研究院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核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核潜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核潜艇总设计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董事长兼总经理、核工业部总工程师、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理事长、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彭士禄是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从1958年回国至今,他一直从事核动力领域方面的工作。他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一起,开拓了我国核潜艇和核电站的研制领域。他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在两个方面——核潜艇、核电站。
        核潜艇与核动力装置
        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举世瞩目。作为核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后又担任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的彭士禄,既是组织领导者、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者,又是研究设计的直接参与者、带头人,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核动力是核潜艇的最关键核心技术。60年代初,核动力研究室只有几十名科技人员,他们大多不是核动力专业毕业。在彭士禄主持下,他与韩铎、蒋宾森、沈俊雄等讲授了反应堆物理计算、热工水力计算、自动控制、计量防护、核动力装置等课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自力更生地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培养出一批精通核专业的人才,加快了研制核潜艇的进度。
        在核潜艇设计初期,各专业都要相互提供数据,否则设计无法进行。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和进度,彭士禄亲自建立了静态和动态主参数计算法,将算出的100多个数据分配给各专业,然后再反馈回来给予最后确定。如反应堆的工作压力,他论证了可选取的压力范围,否定了原先选定的200大气压,选用了合理的压力值。又如给出了堆芯的几何尺寸、核燃料元件的数量、反应堆温升、流量、主蒸汽发生器的传热面积、主泵的惯性量及控制棒的落棒速度等静、动态参数,使核动力装置的参数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核潜艇的航行表明,核动力装置所确定的参数是安全、合理的。
        核动力装置的几十个复杂系统必须在满足核潜艇总体性能的条件下,合理地安装在狭小的艇体空间内,因此必须简化和合理匹配各系统。在彭士禄主持下,他与科技人员一起,进行了系统的简化工作,如取消反应堆的加硼系统、主泵轴承密封系统、多余的热回收系统、多余的保护系统、测量系统等等,使核动力系统在确保安全和可维修的条件下匹配协调,总体优化。
        在诸多设备中,反应堆是最关键的设备,没有反应堆就没有核动力装置。而反应堆最核心的部件是核燃料组件及其控制棒的组合形式。在各种方案的比较中,彭士禄所构思的方案被科技人员所选中。这一方案既能将数以千计的核燃料棒巧妙地组合成若干组件,又能保证满足控制棒及可燃毒物棒的任何空间的布置,且制造及装配又较简单,可满足反应堆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这一关键技术的解决,极大的加快了反应堆的设计和制造进度。他还主持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选型、堆芯方案的设计、主热交换器、稳压器等关键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尤其对主泵的设计,他力主采用耐高温高压全密封泵方案,经过科技人员与工厂的联合设计与攻关,顺利地研制出具有60年代末期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密封泵,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后又被推广应用到民品。
        为了确保核潜艇研制一次成功,彭士禄力主建造陆上模式堆,作1:1的全模拟实验。模拟堆基地终于建成并满足试验的需要。它的作用极为明显:第一是建成了十几个关键试验室,对重要技术数据作了验证和修改。第二是通过核动力系统的调试和运行,解决了全系统某些“跑、冒、滴、漏”的密封问题和少数不牢靠问题,再次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系统和阀门,使核动力更加可靠地工作。第三是培养了全套的海军操纵维修官兵,使他们接艇后能独立驾驶核动力。
        陆上模式堆运行成功之后,彭士禄立即率领几十名出色的科技人员赶赴核潜艇建造厂,参加首艇的调试和试航。在各艘核潜艇的试航过程中,他又突出地解决了两个技术关键问题:核动力装置在海上没有外电源的情况下成功地进行冷起动;当主蒸汽系统的调压阀失灵时,经过迅速改变控制方式,使反应堆能提供合理的蒸汽参数,保证核动力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核潜艇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作为总设计师的他,及时解决了许多跨部门的设备制造厂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如高压容器设备、星光导航仪、惯性导航仪、鱼雷装备等,使各类设备按时出厂,保证了各条艇能按时交付海军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由于他在我国核潜艇研制设计中做出的突出贡献,1978年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他是第一主要完成人,荣获第一号特等奖证书;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全军各兵种40多名优秀总设计师而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状。
        核电站
        在中国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彭士禄做了三件开拓性的工作。一是在7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核电站,原采用125MWe的熔盐堆方案,彭士禄通过科学论证和调研,认为这种堆型难于操作运行,更无法维修,技术上不可行。他在搞核潜艇的同时,挤出时间亲自计算了主参数和设备选型,并率领几十名科技人员对全国各地设备制造能力进行调研,提出了300MWe压水堆核电站方案。该方案后被采纳,为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第一座秦山核电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过一年后美国宣布熔盐堆下马,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熔盐堆作为核电站方案。二是1983年春彭士禄在完成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批量生产后,调离核潜艇总设计师岗位,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厂筹建总负责人,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及与外商的技术经济谈判。他亲自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对大亚湾核电站进行了经济计算,分析了它的经济效益,并提出进度、投资、质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和措施。于1984年向中央有关部门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提出了工程进度推迟一天将损失100万美元,工程推迟一年投资将增加3.5亿美元,提出了核电站时间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促进了大亚湾核电站早日建成投产。三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年,彭士禄被任命为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董事长。他力主“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具体领导了2×600MWe压水型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亲自计算了主参数和设备选型,后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投资、上网电价、回报率、还贷期限、净利润收入等均给出了定量数据,并主持完成初步设计。他不仅是核动力专家,而且在技术经济分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彭士禄也很重视教育工作,60年代初被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亲自编教材,讲授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课程,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核动力专业人才,有的现已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核动力工程》杂志创办以来,他一直担任该杂志的主编,也是海军核安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1987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亚太地区国际核能会议上,他代表中国作了《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