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稚松

        唐稚松,计算机科学家。1925年2月生于湖南,分别于1950年、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及研究生院逻辑专业。随后四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任讲师。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先后在数学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稚松长期从事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近十多年来,他主要致力于时序逻辑语言XYZ/E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环境XYZ系统的研究。该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执行的时序逻辑系统之一。
        从来程序都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定义部分(即领域部分)与执行部分(即解题过程);前者的语义是静态的,后者的语义则是动态的。在80年代前,计算机界一直以表示执行部分动态语义的自动机状态转换机制作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模型。这种模型的一个不足之处即很难自然地以传统数学的解析式来刻划,从而难以对之进行深入的数学研究。到80年代初自指称语义出现以后,从事形式语义及规范研究的理论家开始提出基于静态语义的各种关于计算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与前面所述基于状态转换的动态语义模型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强调理论的精确与完善,一个强调软件技术的创新与实用;前者以欧洲学院派理论家为代表,后者以美国工业界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为关于软件研究的二股对立的潮流,主宰着过去十多年来世界软件研究的发展方向。唐稚松认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而应结合;如果仅从一个方面推向极端即不免产生理性主义或实用主义的片面性:西欧理论研究流于脱离实际难以为工业界所接受,美国技术发展流于语义杂乱难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80年代初唐稚松在斯坦福大学访问时正遇上Z. Manna与A. Pnueli提出时序逻辑理论这一新方向。他认识到该理论的重要意义。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表示程序的状态转换动态语义;因此,它很适于作为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统一基础。在整个程序研究历史中,具有如此强表示力的理论过去还未曾有过。以这理论为基础,他在1981年首次提出时序逻辑语言XYZ/E。它的最主要特征即能将程序的动态语义与静态语义一致地表示在统一形式框架之中,而且,可使一程序保留其与常见语言程序相同的形式与风格;唐稚松认为它将易于为工程界所接受。恰好,当时软件工程领域又正出现一新的动向,即XEROXPARC开始提出的软件工程工具。唐稚松看到其重要意义,它能与时序逻辑语言XYZ/E配合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故又首次提出由这两方面结合而成XY7系统。
        这系统自1982年提出以后,开始时从国际软件工程界与程序理论界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软件工程界很快对此作极高的评价,而程序理论界则很长时间(除邀请作报告外)对此没有作任何表示。美国软件工程先驱叶祖尧教授指出:“唐的XYZ语言非常有创造性……我坚信,它将是一次重大突破的基础。”挪威信息系统权威,Solvberg教授说:“这语言的精美性及其强有力的表示力使它成为选作第五代计算机的基本语言的极具吸引力的候选者……,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令人着迷的新的思维方式。”日本软工程协会主席岸田孝一多次邀请唐赴日作会议特邀主题报告并亲自用日文写文章介绍XYZ系统。他还在向日本记者介绍XYZ所依据的哲学方法时说:“这系统是具有中国面貌特征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很多是取自‘独创的解释’形式。对倾向于应用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来讲,也理应好好参考一下唐氏的方法论。”在《朝日新闻》的一篇介绍XYZ系统的文章中,他又说:“尽管这系统所采用的最基础的数学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构造此系统的基本思想却来自孔子的中庸哲学及佛教禅宗的论理哲学。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东方文明对于新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际形式化理论界,一直沉默到1986年才有两位英国著名理论家Barrlnger与Gabby在一篇总结报告中指出:“时序逻辑与软件工程结合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可执行时序逻辑。”并称XYZ/E是这方面的“先驱”。又等到1995年斯坦福大学的Z. Manna与A. Pnueli两教授才对XYZ/E作出了如下的评价:“唐稚松教授将时序逻辑用得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并将之应用于一些方面,在他之前没人认为是可能的。”这些“超乎人们想象的应用”是哪些方面呢?由于首次提出时序逻辑理论而获得1996年图灵奖的A. Pnueli教授在1996年一篇文章中对此作了回答:“我仍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唐教授说到将以时序逻辑作为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基础时所感到的惊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系统逐步成形,并由中国科学院一个小组予以实现,我的这种惊讶也逐步转变成为钦佩。……将软件开发全过程建立在统一的一种数学理论(时序逻辑)之上,自有其重大的优越性。我盼望由唐教授开创的XYZ系统作为其先驱所倡导的这一方向将会引起软件工程界的极大兴趣。”事实上,由Pnueli这段话可以看出理论家对待动态语义形式化研究态度的变化。近年来将动态语义与静态语义结合在统一程序框架中并与软件工程工具相结合以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已日益成为欧美计算机科学理论界重视的研究方向。Pnueli在赴美San Jose接受图灵奖前夕,写给唐稚松的信中说:“我完全相信,由于使时序逻辑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理念,你应该分享这一荣誉(指图灵奖)的一个很有意义的部分。”
        唐稚松从1980年起担任国际信息加工协会(IFIP)WG2.4成员。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他先后应邀到Stanford (两年),CMU (两次), Univ. of Maryland, Univ. of Bath, Univ. of Trondheim等大学访问,还在UC Berkeley,Bell Lab.at Murry Hill, IBM Watson Res.Centre,MCC, Imperical College, ETH等30余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作短期访问和讲学。他还在数个著名刊物,如J.of. Symbolic Computation, J. of Comp. (Chinese) 等任编委,及多所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荣誉教授或顾问。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