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生

        严东生,材料科学家。生于1918年2月,浙江杭州人。曾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6年赴美,并于1949年春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任博士后研究员工作,聘期3年。
        新中国成立后,严东生毅然辞去在伊利诺大学的研究聘约,冲破美国有关当局的刁难,于1950年夏回到祖国。此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任研究员室主任,1960年初中国科学院决定把冶金和陶瓷两部分分开,建立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他被任命担任副所长,1977年任所长,1984年至今任名誉所长;1981年,严东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4~1987年任第一副院长,1987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他于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81年起任化学部常委委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常务委员,直至1994年。1994年严东生教授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在几十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严东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并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始终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各个时期,多次直接参与了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1955年,严东生参加了由周总理,聂荣臻、陈毅元帅主持的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订。1962年初参加了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主持的广州会议,随后参加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制订。1977年夏,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为振兴科学与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约请了30位科学家与教育家举行了为期四天半的座谈会,严东生出席了这个会议,并作了长时间发言,向小平同志恳切陈述了意见,对小平同志首先抓住科技、教育这个关键环节,作为恢复与振兴国力之本,深受鼓舞。作为中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1984年他主持制订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改革方案,率先迈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
        “持之以恒,推陈出新”是严东生教授信奉的格言。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严东生结合我国工业建设的实际,立即开始了耐火材料的研究。他参加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测试标准,卓有成效、沿用颇久,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继而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包头钢铁厂的建设,针对包头铁矿含氟量高而产生的铁矿石冶炼中的若干复杂问题,开展了氟化物对各类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动力学过程和矿物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从而对高炉各部位的选材提出了可靠的依据。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面对我国急待建立和发展的尖端工业技术的迫切需要,严东生及其带领下的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转向新材料的探索。为此,他结合我国稀土元素蕴藏丰富的特点,开展了稀土化合物复相系统的相平衡与结晶化学规律的研究。在他的指导下,上海硅酸盐所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等离子体射流喷涂设备和技术,发展了多种系列的耐高温、绝热、耐磨损、红外辐射等涂层与梯度功能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严东生注意分析当代国际发展趋势,明确了上海硅酸盐所以无机材料科学指导下的新材料研究作为主要方向,很快地进入到国际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他主要着眼于无机材料增强、增韧、新型无机材料系统与复合材料等新领域的研究。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为发展新一代技术及节约能源、资源提供新的材料基础。他开创地进行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了一类具有极高抗机械冲击和热冲激性能的材料,使之在极端环境下获得应用成为现实,为解决国家重点任务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近十几年来,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多元共存相关系,为新材料设计、晶界工程等手段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方向,发表的论文已广泛地被同行所引用,有19幅相图被收录于国际相图集中;发展的材料,已在许多要求高强、高韧性、耐腐蚀、耐磨损等领域中,获得应用。使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严东生一贯倡导科学研究要进人国际舞台,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他的影响和直接参与下,上述不少成就,已引起国际同行的注目;此外如在闪烁晶体的研究和发展上,不论性能和大尺寸晶体的研究与生产,从80年代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直处于国际的前列。于1983年,严东生开始与丁肇中先生合作,为丁先生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筹建的高能实验物理探测器,研制大尺寸锗酸铋(BGO)晶体,无论是晶体的质量、数量还是性能,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树立了极高的声誉,为国家争了光。最近又研制了新一代闪烁晶体,碘化铯,性能已进到国际先进水准,与美国和日本两个高能实验基地,已建立了大批量生产合作关系。
        1988年严东生受命组建中国科学院国家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90年起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几年来,严东生十分重视这个实验室的建设,先后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在他亲自主持下,该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精细陶瓷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经过几十位科研人员5年的努力,通过了由包括四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强化与增韧”也是在该实验室支撑下,胜利完成的。于1992年开始的“纳米材料科学”国家攀登项目,由他和南京大学冯端先生担任首席科学家,有三个主要单位共60位科学家参加,也部分得以这个实验室为依托,获得不少创新成就。在1993年对全国约150多个国家、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评议中,该实验室被评为A类优秀实验室。
        由于严东生多年来的成就和贡献,从60年代起,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奖项多项。在国际上他获得许多荣誉,担任过许多职务。早年他被选为Sigma Xi,Phi Kappa Phi等五个荣誉学会的会员。他前后分别被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85年他被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1990年他被日本材料研究学会及印度材料研究学会选为荣誉会员,1991年荣获日本陶瓷学会授予的百年国际奖,1984年当选为美国陶瓷学会高级会员(Fellow),1994年被授予“杰出终生会员”称号。1987~1995年的8年间他担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IUPAC)衔称理事。他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创始院士,董事会成员。
        严东生教授目前除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兼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名誉所长外,他是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他还是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的兼职教授,并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他还担任国内、国外若干学术刊物的编委或主编。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