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

        唐有祺,化学家。1920年7月11日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4年秋考入设在上海市区但于第二年迁至郊区新址之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高中毕业时正逢芦沟桥“七七”事变。是年深秋唐有祺离开上海假道温州去金华考入已从上海吴淞迁出之同济大学。
        1942年毕业后先去昆明参加磷厂之筹建,不久又去重庆到钢铁厂等处工作,出国前还曾在上海德国医学院执教。
        唐有祺1946年去美国入加州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副修物理,师从鲍林教授(Linus Pauling),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理论,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当时二次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跃居超级大国地位,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正处在大发展之前夜。物理学日益成为萌发新技术之先导学科;化学成为创造尼龙等新材料和众多新型化合物之基地,并对原子结合成分子之方式和规律,认识正日趋深入而系统;生物学正在以惊人之步伐跨入分子水平,一个崭新发展时期已经在望。唐有祺的博士论文涉及Pb-Tl和Pt-Cu合金系中形成超结构以及六次甲基四胺与二氧化锰形成复合物问题,而博士后期间则以某些血红蛋白晶体为对象涉足蛋白晶体学。上述工作为其回国后学术生涯之起点。现扼要分述如下。
        在Pb-Tl合金系中跨度甚大之固溶体相Pb(Tl),其结构属Al型,统计原子(Pb,Tl)按立方面心方式排列,而问题在于此相中有无超结构之形成以及何种超结构应予考虑。由于Pb和Tl为周期系中相邻之重元素,即使形成超结构,也难于观测到超结构衍射线,从而须另辟蹊径。鉴于衍射谱中未见非立方分裂之迹象,超结构不应突破立方面心之原子排列,而且还须体现立方对称性。至此,当可为Pb-Tl合金系指明,应予考虑之超结构型式只有AB3和ABC6两种,并可为合金系Pt-Cu指出:Pt3Cu相中合金(Pt0.725Cu0.275)当为属ABC6型之立方超结构相PtCu(Pt0.8Cu0.2)6,而非文献所载之正交超结构相。
        文献中曾积累大量关于六次甲基四胺(HMT)与金属卤化物生成晶态复合物之报导。测定HMT与二氯化锰复合物之晶体结构,当可阐明此类复合物之本质。测定工作当时在国际上属于前列。所得结果说明:复合物MnCl2·2(CH2)6N4·2H2O中两个HMT分子通过其中N原子之孤对电子与Mn原子形成配键,并与Cl原子和水分子一起为金属原子提供合宜之配位。结构测定完成于1950年,曾颇受人瞩目。
        为开展蛋白质晶体学工作曾参与建设能在零下恒温中培养晶体并摄取衍射谱之实验室。曾从叙利亚鼠和人胎儿血液中制取和培养一氧化碳合血红蛋白晶体,并摄取衍射图,取得晶体学参数。
        1951年博士后工作颇为得手,但朝鲜半岛战火越烧越旺,而且又欣逢祖国出现新气象,再加清华大学函电相邀,遂于5月离美,绕道欧洲,历时三月得以回归阔别五年之祖国。
        回国后第一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执教物理化学课。经过院系调整,1952秋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迄今。
        唐有祺回国后,决定首先围绕X射线晶体学建设实验室和培养人才。1953年起开设晶体学和晶体化学课程和建设教材,并招收研究生和进修教师。1954年受高教部委托与余瑞璜教授在北京大学开办晶体学讲座,参加者来自化学、物理和地质矿物界。从1956年起开始取得首批晶体学和结构化学成果。在物理化学教学和教材建设中,针对化学工作之需要和学科背景开设统计力学课,所著教材脍炙人口,在境外也为华裔学人所推崇。在1950年前后,原苏联曾批判化学中之共振论。1953年唐有祺受化学会之托主持有机化合物结构讨论会;1963年被邀在南开大学举行之报告会上澄清共振论问题,剖析共振论合理内核和症结所在,终于对化学中共振之实质有所阐明。唐有祺回国后一直注视国外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之新进展,并经常进行介绍和传播。
        1966年初在胰岛素合成工作鉴定会上决定开展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年底中科院同人与唐有祺所在集体合作着手进行这项工作,5年后取得结果。1979年北京大学引进四圆衍射仪和电子计算机后,工作条件已超脱目测强度和富立叶投影等限制。结构测定工作开始系列化,并在80年代初重新开展生物大分子结构工作。同时,对结构工作之上下游都作出安排。开展合成工作,对某些过渡和继过渡金属有机物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测定结构和调集结构数据之基础上开辟药物构效关系以及结构预测与分子设计结合进行之研究方向。基于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研究,唐有祺所在科研集体曾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70年代唐有祺曾下石油化工厂和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准备教材,并为物理化学探索联系生产实际之方向。不久,选定石油化工催化剂之研制工作,并较快取得成绩。在考虑高效聚乙烯和氧氯化催化剂时曾发觉:活性组分TiCl3和CuCl2可能都以单分子层分散在高比面载体上。此启示经过认真追究后终于揭示一个带有普遍性之效应:相对于高比面载体之表面积而言,晶态氧化物或盐类与载体混和后在不甚高之温度下热处理时,若其量不超过称为阈值之一定量时,都将自发作单层分散于载体表面,而若过量时,超量部分当留在晶态中,不致使表面上之单层向多层发展。此基于熵效应之自发单层分散原理来自催化剂研制中,而一经确立,意义当可覆盖催化剂、吸附剂和某些固体材料之研制工作。在此研究过程之启发下,唐有祺1991年进一步为分子工程学之学科建设提出倡议,其中包含两个要点:首先要通过研制功能体系来带动学科建设;其次将功能体系按其本质和原理之共性归类,分片建设学科。
        唐有祺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奖评委会等部门内有关学术组织兼任多项学术评审职务,担任一些学术组织和重大科研项目之领导工作,并在培养专业人才、学会组建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都作出过卓越成绩和贡献。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