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恺

        赵仁恺,核动力工程专家,1923年生于南京市。历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防科工委潜艇核动力总设计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能源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1946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随校迁回南京,进入南京永利宁厂设计科工作。1953年被抽调到北京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工作。
        1956年夏由化工设计院被抽调到刚刚组建的核工业系统后,即被分配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参加到前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座重水试验堆的建设中去。1958年初建成重水试验堆后,被派往前苏联参加其援建的我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堆的联合设计。
        1958年秋联合设计转回国内进行。正在日夜奋战,积极开展设计时,赵仁恺突然接到紧急调令,奉命担任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组长。自力更生,研制核潜艇,赵仁恺和设计组全体科技人员深怀高度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不计较个人得失,献身国防军工,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艰苦攻关中。
        在头三年的艰苦开创时期,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探索研究、分析计算、方案论证、筛选试验,完成了初步设计草案,迈出了第一步。接着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全国实际大调研,结合国内科技工业水平,调整了参数后,全面推进研制工作,开展全国大协作。
        1961年秋前苏联撤走专家,为了集中力量先搞出原子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暂缓。上级决定又将赵仁恺调回继续从事军用生产堆的研究设计和建设,直至军用生产堆基本建成。赵仁恺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组织全体同志,自调研论证开始突击进行军用生产堆的研究设计,在各单位大力协同下,进行了360余项攻关研究,完成了反应堆的设计、科研试验和设备仪表的研制工作。后来生产堆调试、运行、生产实践证明,由我国自己补齐配套的军用生产堆的研究设计是成功的,较好地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国防任务。
        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965年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又被调回继续进行潜艇核动力的研制。
        中央决定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在1970年建成,1965年10月初,赵仁恺率领设计队奔赴现场。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但这批国防科技人员,满腔热血,为祖国国防现代化而奋斗。
        在各方面大力协同下,1970年7月25日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的两台发电机组发电并网。在我国首次实现核能发电,7月30日核动力装置达到满功率运行。赵仁恺等一次成功,按预定计划完成了任务。赵仁恺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科学求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周到细致,勇往直前和大家共同努力做好了本职工作。陆上模式堆建成以后,又经过近10年的运行,培训了运行人员,完成了数百项试验,取得了全寿期内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全部数据。这些数据是为指导海上服役艇运行的可靠依据,也是为核动力装置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重要反馈信息。
        1970年以后,潜艇核动力装置工作重点由内陆转向海洋,为核潜艇装备海军和在海上进行各项性能试验而努力,直到最后全部完成深潜、全速、发射各项试验。
        1970年以后他还领导新一代潜艇核动力装置的研制,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攀登。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