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孟民

        洪孟民,分子遗传学家。1931年生于浙江I临海县。1949年毕业于回浦中学,195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工作,1962年任副研究员,1985年任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洪孟民长期从事微生物与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7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医院中有抗药性致病菌出现,给医疗工作带来困难。洪孟民与同事们从临床上收集了许多这种细菌,研究后证明这些菌株中均带有可接合转移的抗药性质粒,这些质粒中的抗药基因可以分别移动到另一个质粒、噬菌体或细菌染色体上;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这些可移动的DNA片段含有末端反向重复结构与转座酶基因位点,具有国外当时报道的转座子结构。他们对带不同抗性基因的二种转座子进行了分子量、物理图与抗性基因在转座子中的位置的详细分析。鉴定出二种不能移动的抗药基因,弄清它们是由于在其转座元件与转座酶基因上分别发生缺失突变与IS序列插入突变所造成。又利用转座功能互补的方法,阐明了几种转座子具有共同的来源。在研究的同时,他们还与医生合作,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抗药性致病菌在医院中漫延的可能措施。
        80年代初,农村反映养猪场流行仔猪黄痢病,其致病菌是一种产肠毒素的致病性大肠菌。洪孟民与同事们与畜牧专家合作,从致病菌中分离出带肠毒素与伞毛基因的致病质粒DNA,从中切出带伞毛基因的DNA片段,并将不同致病菌所具有的K88与K99二种伞毛基因连接到同一质粒上,转化不致病的大肠杆菌,得到能同时产生两种伞毛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珠,使用后证明,用此菌株产生的基因工程无毒疫苗给怀孕母猪免疫,在其初乳中测出抗K88与K99的抗体,仔猪吃了免疫母猪的初乳后,即获得抗体,使黄痢菌不能再附着在仔猪的小肠壁上来释放肠毒素,因此仔猪死亡率大大降低。
        80年代中期,洪孟民与小组同事开始研究水稻蜡质基因的调控机制。蜡质基因编码结合存淀粉黼卜的泞粉合成醢.此酶催化胚乳与花粉中直链淀粉的合成,如果稻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在总淀粉中的比例过高,则会影响稻米的食用品质,因此阐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有助于培育出食用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他们首先克隆了多种水稻品种中的蜡质基因,测出了基因的全部核苷酸顺序与组织结构,通过对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分析及基因表达水平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的研究,发现在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水稻品种中,该基因只转录出一种成熟的mRNA,而在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及偏低的水稻品种中该基因除转录出成熟的mRNA外,还产生出一种分子量比成熟mRNA大的RNA分子,经结构分析,弄清了这是其第一内含子未曾剪接的蜡质基因前体RNA。在不含直链淀粉的糯稻品种中测不出该基因的成熟mRNA,而且带有第一内含子的前体RNA含量也极少;比较了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与中等或偏低含量的水稻品种中第一内含子的1126(1124)个核苷酸顺序后,找到它们之间有15处单核苷酸及杷连四核苷酸的取代或缺失,指出在第一内含子剪接极重要的给体位点上的鸟嘌呤核苷酸自然突变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对降低第一内含子剪接效率有很大影响,这造成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其稻米食用品质则比较优良。此结果发表四年后,有四个国家的同行分别发表论文,他们用各自国家的水稻品种与他们采用的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一致证明洪孟民小组所发现的上述规律是正确的。洪孟民及其小组同事的研究结果先后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一等奖二次与二等奖一次。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