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生

        姚福生,汽轮机技术专家。1932年4月26日生于上海市。幼时家贫,靠学校和上海申报馆助学金完成初中学业,1951年在上海复旦中学毕业,同年进入大学学习。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动力装置专业。1955年进入波兰华沙大学波语班学习,1956年进入格旦斯克工业大学造船系涡轮机教研室读研究生,在波兰科学院院士Robert Szewalski教授指导下完成了“扭曲叶片最佳轮周效率设计方法”的博士论文,提出了优化准则的新概念——扭曲叶片最佳级热降与级直径和叶高的对应数量关系,为扭曲叶片获得最高轮周效率指明了方向,论文获得波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1962年获博士学位称号。
        1962年回国后进入一机部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工作,从事汽轮机通流部分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姚福生领导课题组成员全面消化了当时的平面叶棚理论计算方法(保角变换法、奇点法、流道法以及积分方程法)。培养了一批理论研究人才。并用附面层理论研究了叶棚粘性流动,推导出计算叶棚损失的通用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公式的精度较高,为国内粘性流动分析开创了一条新路。1963~1964年期间他领导建成了国内首台气水比拟试验台(研究叶棚超音速流动)和环形叶棚风洞试验设备。1965年又创造性地解决了计算汽轮机动叶激振力的难题,推导出通用性计算公式。同时在领导研制我国1m长叶片工作中提出“纵切成型新方法”和长叶片CAD设计新方法,为开创我国长叶片的研制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
        1967年底姚福生奉调由上海迁往四川东方汽轮机厂工作,相继担任厂产品试验室负责人、厂副总工程师、厂总工程师等职务。领导百余名支内科技人员建设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压气机试验室,完成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使国产分轴6000kW燃气轮机和200MW、300MW大型汽轮机取得完美的试验成果,使机组获得投运成功作出了显著成绩。其中300MW大型汽轮机组在山东黄台电厂投运至今,曾获三次全国红旗机组称号,这是我国自力更生、完全依靠自有技术开发研制的新型汽轮机组。他还提出了汽轮机除湿新方案,并提供了一整套详细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在旁路系统设计方面,他所提供的完整的分析方法,获得了当时水电部专家的高度赞扬,被授予科技二等奖(水电部)的荣誉。在姚福生领导下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实物大轴承试验台。其成果已用于200MW和300MW轴承和油系统的设计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成果获四川省科技二等奖。1979年他发表了“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最佳参数选择方法”文章,发展了著名学者R. Szewalski的方法。提出了最佳反动度的新概念。文中还推导出径向线倾斜的准三元设计扭曲叶片的方法,比日立公司提出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流动情况,该方法已完整地用在300MW汽轮机的次末级设计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1年他提出刚性转子动平衡理论分析的课题,并作了初步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转子动平衡理论分析的文章,获荣誉奖章。
        1984年姚福生奉调北京,出任机械部、机械委、机电部科技司司长,1990年委任为机械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在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上曾提出“搞活企业的五条标志”,获得了各方重视,此外发表了转子动力学、节能、电力工业发展等10余篇有份量的文章。其中曾用转子动力学的成果解决了若干起电厂机组振动超标的难题,获得电厂用户和部领导的表扬。“机电产品节能潜力巨大”文章在《机械与电子》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文章曾7次被转载,此外还应邀在国际节能会议上宣读,对推动机电产品节能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
        1992年他倡议的柴油机余热利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实际节能效果,使这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6年该项目获计委、科委、财政部颁发的“八五”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甲类),并获先进个人奖。1995年他主持领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长江三峡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受到基金会领导和专家们的赞扬。
        为表彰姚福生在科研工作上的成就,他曾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五好职工称号(1965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4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1994年5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1996年9月)等。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