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林

        何炳林,化工专家 。1918年出生于广东番禺县。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在该校及南开大学任助教4年后,赴美留学,在印第安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当时正值 抗美援朝期间,美政府不准中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他只好在美国纳尔哥化学公司工作4年,先是副研究员,两年后被提为高级研究员。1954年 因得到周总理关怀,向美政府抗议,乃得于1956年回国。
        何炳林回国后,一直坚持 反应性高分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此外尚作除草剂的研究。当时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重要用途之一是从贫铀矿中提取分离铀,他考虑到国家的 需要,特别将该树脂定为重点研究对象。不到一年即获得成功,被国家二机部工作的苏联专家认为是优质产品。1958年国家资助南开大学建立 了南开大学化工厂,所得产品首先提供国防工业部门使用,为我国原子能实业的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不少离子 交换树脂生产厂家,经常到南开大学学习,带动和发展了我国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1958年何炳林教授开始从物理结构和化学合成研究离子交 换树脂时,首先发现苯乙烯一二乙烯苯共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有机溶剂即可获得多毛细孔树脂。1959~1960年间又发现在线型聚苯乙烯 存在下,使苯乙烯一二乙烯苯共聚合,也得到上述多孔的树脂,只是孔的体积更大。这类树脂的结构和性能与凝胶树脂有很大区别,是第二代 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许多超过凝胶树脂的优良性能,如机械性能好,交换速度快,溶胀率低,抗有机物污染性能强,无论在极性和非极性有 机溶剂中均可使用。此发现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73年华北药厂请教何炳林教 授关于链霉素的纯化问题,他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立即开展研究,不久即获得390及新390树脂,经过实验表现,该两种树脂不但能将链霉素纯 化,还能免掉采用原来流程中所用的剧毒试剂卞胺,使操作人员及病人不致中毒,同时简化了原来的流程,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75年他们改用新390树脂代替原来的流程生产后,不但可出口,每年还能多创利300多万元,同时简化了流程,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大孔树脂的发现还导致了另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吸附树脂的问世。1977年何炳 林教授在《石油化工》上发表了题为“吸附树脂”的文章,推动了我国对吸附树脂的研究和发展,为后来的许多研究人员引用。现在吸附树脂 也成为一类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像离子交换树脂一样,在何炳林教授的领导下,南开大学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 研究和生产多种高质量吸附树脂的单位。
        在积极开发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同时, 何炳林教授开展了深入的关于大孔树脂基础理论的研究。他研究了烯烃和双烯烃的共聚合动力学和孔结构的形成机理,发展了大孔树脂的合成 新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合成比表面积从几个m2/g到1300m2/g,孔径从几十到几万的大孔树脂。他研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孔结构测试方法,阐 明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开发出一批多功能吸附树脂。
        何炳林在离子交换树脂与吸 附树脂研究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了边缘科学技术。上述的材料用途广泛,但以往多集中在化学、化工等领域,如水的净化(包括环境 中的污水处理)、抗生素的提取、纯化,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催化等。80年代以来,他将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研究逐步扩展 到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技术领域:如将H-107吸附树脂用于血液灌流去除人体中安眠药中毒,仅80年代初期天津市就已救活了70多人,直至近数 年,仅从南开大学化工厂售出用于去除安眠药中毒的树脂262公斤,起码可救活数百名病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不治之症,以IA免疫吸附树脂对 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已证明能用于临床治疗病人,此技术已转让珠海丽珠公司进行开发。用HA-I及HA-II树脂可治疗尿毒症。NKA—9吸附树脂可 用于腹水透析机,从肝损伤患者的腹水中除胆红素。实验室已证明球形碳化吸附树脂能用于人工肾,从血液中去除肌酸酐及尿酸。此外,尚可 用大孔树脂作载体,将酶固定化,可将氨基酸光学拆分。以上的新技术研究,大大丰富了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内容。
        何炳林不但注意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同时注意交叉学科的发展,所以 他所招收的研究生及博士后,不但有高分子专业,还有其他化学专业,生物系的生化、微生物专业,化工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甚至是医学专 业的。因而南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生,能互相学习,配合工作,科研进展比较顺利。他培养出的研究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适应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自1956年以来,何炳林教授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603名、硕士生99名、博士生39名及博士后7名 。
        何炳林已在国内外发表了科研论文550多篇,综述性文章102篇,主编了《离子交 换与吸附》一书。他共获得国家及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如1965年“除草一号”获国家科委一等奖,“离子交换树脂”获三等奖; 1987年“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新型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性能与应用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获 国防科工委荣誉奖;1978年“六项离子交换树脂”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树脂催化莰烯水合法制樟脑”获天津市一等奖;1982~1993年 获5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提取甜叶菊新工艺”获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铜牌奖及国家教委、省、市多项成果奖励。此外,尚有10 多项鉴定成果及专利。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