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黄旭华,舰艇工程专家,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1958年起,他被调参加核潜艇工程的探索和研制,历任核潜艇总体研究室、核潜艇动力研究所和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等单位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1979年由国防科工委任命他为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年改任总设计师,现为我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名誉所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94年5月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黄旭华是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一起,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主持过我国第一代鱼雷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从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到试验、航行各阶段的技术工作。他在国内首次采用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艇体,又成功地解决了水下高速和近水面发射导弹低航速的操纵稳定性和机动性;他牵头组织技术力量推导出弹舱大直径双排大开孔等耐压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他主持过多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研究,参与指挥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和极限深度深潜、水下全功率高速航行、大深度发射鱼雷等大型试验,为我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自行研制出核潜艇的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荣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等功,被授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黄旭华,舰艇工程专家,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1945年考进交通大学造船系,翌年随抗战胜利迁校回上海,1949年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
        1958年黄旭华被调参加核潜艇工程的探索和研制。30多年来,历任核潜艇总体研究室、核潜艇动力研究所和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等单位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1979年由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年改任总设计师。现为我国核潜艇工程总体设计师、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名誉所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94年5月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黄旭华是研制我国第一代鱼雷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央领导下,他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主持过我国第一代鱼雷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从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到试验、航行各阶段的技术工作。他成功地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提出全艇主要配套设备项目,参与制定艇与动力、武备协调的总体方案,主持组织多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决策采用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艇体和用围壳舵与艉水平舵相结合的操舵方式,牵头组织技术人员推导出弹舱大直径双排大开孔等耐压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协调处理艇上各系统之间和系统与总体之间的协调匹配关系以及参与指挥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和深水试验等大型试验,为我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自行研制出核潜艇的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
        黄旭华在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中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成功地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提出全艇主要配套设备项目和艇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与 总体方案。
        为了合理准确地提出全艇主要配套设备项目和艇的设想方案,研制工作开始时,黄旭华和其他同事一起,首先组织技术力量对国外有关情报资料和国内科研生产能力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切实可行地制定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并确立研究课题,组织重点攻关。
        在论证总体方案时,黄旭华和科技人员一起,通过深入讨论分析,认为大规模的尖端系统工程,都是立足常规,由许多不同专业技术组成的综合体,不仅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更需要注重对现有成就的技术成果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中加以发展;要围绕核动力应用于潜艇带来的要求和特点,充分发挥核动力的优势,使各项技术有机地相互协调配合,配套成龙,达到总体性能的最优化。艇的总体研究重点,首先是解决好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艇体和大深度下大直径、大开孔耐压艇体及艏、艉端结构;装置系统的研制要集中力量解决核动力装置、人工大气环境、以惯导为中心的综合导航系统、水声综合站、大深度自导鱼雷武备系统、远程快速通讯和自动操纵系统等。对于导弹核潜艇,还要突出解决水下发射技术,并带动与使用导弹武备有关的重大设备的研制。实践证明,艇的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的制定以及全艇主要配套设备项目的提出,都是准确、合理、切实可行的。
        (2)决策采用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艇体和用围壳舵、艉水平舵相结合的操舵方式,成功地解决水下高、低速航行时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核动力应用于潜艇的优越性,早在1958年开始探索核潜艇方案时,黄旭华和其他技术人员就认为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艇体是核潜艇的理想型线。黄旭华等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丰富的试验数据之后,决定一步将核动力和水滴型艇体相结合,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的水滴型核动力潜艇。
        我国核潜艇经过水下满功率全速航行试验和水下发射模型弹及运载火箭多次试验以及交付海军使用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核潜艇水滴线型的采用和水下操纵面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3)牵头推导出艇体直径比常规动力潜艇大约1倍,特别是导弹舱特大直径和双排大开孔等耐压艇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核潜艇耐压艇体直径比常规动力潜艇大约1倍,且相当部分采用锥壳结构,其设计计算方法和艏端大直径耐压平面舱壁及大型玻璃钢导流罩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是重大技术难题之一,尤其以导弹舱大直径双排大开孔耐压体结构设计更为突出。
        黄旭华组织技术人员,论证了多种结构方案,经过弹、艇和发射装置与艇体结构的多次协调和模型试验分析比较,他合理地选择了圆柱体结构和断二连二肋骨布置形式。对于发射筒的固定方式,他采用了外筒支撑和变断面肋骨的新的结构形式,增强了上下部耐压体刚性,限制了壳体总失稳形态,提高舱室总体失稳压力。与结构设计的同时,他还主持确定耐压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组织进行多种缩比模型试验,验证了结构强度及导弹发射筒变形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建成的导弹舱结构,经过艇体泵压试水鉴定、质量复查鉴定和多次水下发射模型弹和运载火箭试验,证明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方案的正确性。
        此外,在研制我国第一代鱼雷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全过程中,黄旭华成功地参与协调处理好核动力一、二回路和电力系统及全艇诸系统之间以及它们和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到各系统匹配协调、整体优化。在执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试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试验指挥部首区副总指挥、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总负责人,严格执行中央首长和上级的指示,在现场及时处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他组织技术专业人员,采用导航系统码头标校新技术。保证了惯性导航系统和星光导航系统零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了核潜艇水下发射定位系统的精度。他参加了核潜艇极限深度深潜、水下满功率全速航行和大深度发射鱼雷三项深水试验,担任试验领导小组成员和技术总负责人,对试验中出现的几项涉及艇的安全等重大问题,与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措施,制定决策,并亲自随艇下潜到极限深度,为保证试验顺利进行作出贡献。船舶工业总公司为此给予嘉奖,授予个人一等功。
        黄旭华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成绩显著,贡献重大。他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国家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