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

        陈俊武,炼油工程专家,1927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先在人造石油厂从事生产技术工作,1956年进入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30余年,先后任工艺室主任、工厂设计师、装置设计师、总工程师、院长等职,1989年被评为国家工程建设设计大师,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60年代初他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在石油部的得力领导和组织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部设备由国内试制,终于使这套装置于1965年顺利生产,成为我国掌握现代炼油技术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他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持续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指导了一批国内第一套新装置的设计,如120万吨/年床层反应装置、120万吨/年提升管反应装置、50万吨/年高效再生装置、50万吨/年同轴式装置等。80年代他任中国石化炼油技术攻关组催化裂化专业组长,顺利开发成功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和同轴式两段高速床再生技术等。1985年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陈俊武,炼油工程专家。1927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期间又努力钻研化学工程,194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到抚顺人造石油厂从事生产技术工作7年,1956年调到新组建的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的前身),先后任工艺室主任、工厂设计师、装置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和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俊武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已40年,他为炼油厂内最复杂的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此后又为催化裂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
        他善于捕捉国外先进技术的信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根据炼油工艺的特点,运用化学工程和有关工程理论进行技术分析,抓出主要难点和矛盾,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然后通过有限的和必要的中间试验、模拟试验或工业试验解决主要问题。在他的思路启发下或者在他的具体主持、组织和指导下,我国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先后开发成功了多种多样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并已在许多工业装置推广应用,终于形成今天我国催化裂化基本靠国产技术和设备建成位居世界第二的生产规模,相应地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旧中国留下的炼油工业基础是薄弱的,当时国外已有更先进的流化床型式,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而不能引进,大庆原油的重质油含量高,只有采用上述的先进加工技术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汽油和柴油。于是石油工业部决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发以催化裂化为首的五项炼油新技术,号称“五朵金花”。首先是建设一套具有60年代技术水平,年加工能力60万吨的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这个任务无疑是非常艰巨的,专门成立了由副部长挂帅的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由一批年轻技术人员组成的新技术组,就在这个组内,陈俊武被任命为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在石油工业部强有力的领导和老一辈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陈俊武依靠群体的智慧和个人的努力日以继夜地工作,并且利用去一个友好国家考察类似装置的机会,千方百计观察,收集和记录一切有用的技术资料。经过初步消化,完成了几千张计算书,说明书和图纸。紧接着一批号称“三机,两器,两阀和新型仪表”的新设备试制就成为重点攻关项目,它们都是在有关领导的组织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边试制,边试验和边改进才取得成功,其中凝聚了众人的心血,陈俊武作为装置设计师从中穿针引线,配套成龙,自己制造设备的任务终于在短短两年内胜利完成。一开始就为催化裂化设备的国产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此后我国催化裂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新型装置建成后的首次开工是一个重要战役。这套装置操作参数关系复杂,测量点和控制点多,发生不正常的几率大,石油部组成阵容强大的开工指挥部和技术参谋部,陈俊武是其中一名成员,他把从国外看到的归纳成若干建议,亲自参加倒班操作,装置顺利地开成功了,接着又试验成功了油浆全回炼工艺,使这套装置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同等规模的另一套装置也在同年投产,陈俊武来不及休整,就接受了新的年加工12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指导工作,该装置不是60万吨装置的简单放大,尤其在流态化再生器的放大规律方面我们毫无经验。1967年末他参加了装置的投料开工,发现催化剂跑损严重被迫停工。在全国“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陈俊武受命带领攻关组对已有两套60万吨装置再生器的流态化状况和旋风分离器工况进行调查测试,找出初步规律,提出改进方案,进行了工业装置上的热态流化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证实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使装置得以正常生产,这种流态化试验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后来推广到具有新的流态化结构的催化裂化装置的首次开工中,起了重要的验证作用。
        由于上述贡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陈俊武先进工作者奖状。
        从70年代到80年代,陈俊武先后任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还出任了几年院长,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以较大精力主持和指导多项新型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都取得技术上的成功和经济上的效益。
        高低并列式提升管装置的设计建设
        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续研制成功了高活性的沸石催化剂后,原先的同高并列式床层反应器已不适应,石油部安排将一套小型工业装置改造为提升管装置,另在洛阳炼油实验厂内建一套半工业试验装置,陈俊武均参加指导,不久他又具体指导了我国第一套年加工120万吨的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从此我国催化裂化水平又登上新台阶。
        高效再生技术的开发
        陈俊武于70年代初得知国外某专利公司开发的高效再生技术能成倍提高烧焦速度,就主动和有关炼油厂及研究院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开发一项采用名为“烧焦罐”的设备进行快速床再生的新技术,经过冷态与热态模拟试验以及半工业流态化试验,在某炼油厂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建设工业装置。他提出采用与国外不同的再生催化剂循环型式,利用原有的同高并列式再生器壳体,精心地做了改动,该装置于1978年投产成功,为以后国内发展多种“烧焦罐”再生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轴式反应器,再生器工程技术的开发
        催化裂化的核心设备反应器与再生器的布置有并列式和同轴式两种构型,后者总体布置紧凑,催化剂循环调节灵活,陈俊武在主持洛阳炼油实验厂设计时就把建设一套同轴式半工业装置做为开发的重点,突出了塞阀的技术开发和两段再生工艺,1977年该装置投运成功后,兰州炼油厂提出要把效益不好的移动床装置改为同轴式,陈俊武指导了工程设计。这套装置要增加床层取热设施,而且要把汽提段插入再生器以降低总高度,这套工业装置在1982年建成投产,年利税达4000万元。1985年这项技术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的技术攻关
        80年代以来催化裂化原料趋向重质化。陈俊武注意到这个动向,及时安排在半工业装 置上掺炼20%任丘减压渣油,并开展了镍钝化剂的研制,不久石油工业部和以后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组织炼油技术攻关组,陈俊武任催化裂化专业组长,首先进行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课题——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的攻关。短短三年内开发了催化剂新产品,再生器内外取热技术和烧焦动力学模型,使几个新建装置直接用常压渣油,开创了重油深度加工的新途径,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全同轴式两段快速床再生技术的开发
        烧焦罐再生强度高,同轴式装置操作调节灵活,能否把两者“嫁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反应器,再生器构型?他和设计、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巧妙地解决了涉及流态化技术与设备结构的一系列工程设计难题,这套年加工100万吨的装置占地面积紧凑,能量消耗低,操作调节灵活,是与国外专利技术全然不同的别具特色的催化裂化装置,核心技术已属我国专利。
        基于陈俊武多年来的业绩,1989年他被评为国家工程建设设计大师,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