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风

        施雅风,地理学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农家,中学时爱好地理知识,立志从事地理研究。1942年浙江大学毕业,在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指导下撰著“遵义附近之地形”论文,获教育部奖。1944年在黄秉维教授指导下著“华中水理概要”论文,获硕士学位。以后进入设在重庆北碚的中国地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调查考察成都平原的土地利用,川东鄂西三峡工程水库区的经济、地貌与历史变化,深切感受农村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实际。1947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科技界革命活动。
        1949年南京解放后,参与创办《地理知识》月刊,该刊发行量一度达到数10万份,深受读者欢迎。1953年调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地貌区划研究。1954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在学部主任领导下,做50年代地学发展规划与实施工作。1958年到兰州,组织中国西部高山冰川考察,建立冰川冻土研究机构,先后任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副队长,冰川冻土研究室主任,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兰州分院副院长并提任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学部副主任,1984年改任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并被聘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南京河海大学名誉教授。
        在学术团体内曾当选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冰川冻土分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名誉会员、国际冻土协会理事、国际山地学会顾问、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等。还曾任《地理学报》副主编,《冰川冻土》杂志主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编委。他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各种专著18种。他是中国冰川学创建人,另为地貌学、冻土学、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研究、第四纪研究、青藏高原综合研究和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等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施雅风开拓建立了中国冰川研究体系。他领导并参加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冰川考察,推动中国冰川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撰著有关论著和图件,他和合作者将中国冰川划分为极大陆型、亚大陆型和海洋型三类,为国内学者广泛引用,以后又将高亚洲大冰川补充为复合类型。他首先对喜马拉雅山的冰塔林成因作出低纬高山强烈太阳辐射作用于运动中冰川的差别消融的科学解释。他对巴基斯坦境内喀喇昆仑山长59km的大冰川—巴托拉冰川连续二年考察后,创立波动冰量平衡方法与冰川气候相关方法,较正确地预报70~80年代冰川前进定量值和以后转为衰退趋势,提出新的冰川融水道存在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巴公路通过设计方案,实施验证成功。此项研究得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他组织编著中国冰川目录多卷,查明中国冰川资源的详细分布。他推动普通冰川、冰川物理、冰川水文与气候、冰川制图等业务全面发展。他于1964年和谢自楚合作的《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奖。80年代主编的《中国冰川概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
        施雅风开拓、改革了第四纪冰川研究。首先正确提出西部山区小冰期与末次冰期遗迹位置,与合作者根据地貌形态提出了4次冰期划分意见。他首先阐明在距今80至60万年前青藏高原全面进入冰冻圈,出现最大冰期并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他较深入地重建了2万年前青藏高原冰川与环境特征。对于地学界争议较大被称为老大难的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他与合作者经过广泛考察,认为过去所提庐山、黄山、北京西山、广西桂林等中低山地第四纪冰川假说属系统误解。他主编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被黄汲清院士评论为“内容丰富、论证精详”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施雅风还组织和促进了冰川泥石流、雪崩、风吹雪、冰湖溃决洪水等冰雪灾害防治研究, 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1960年起他推动与组织中国冻土学的建立与发展。首先开展青藏公路沿线冻土考察,发现大面积的高原永冻层,主编第一本青藏冻土专著。
        1963年起,考察并组织严重妨碍交通的川藏公路线泥石流研究。1966年领导西南泥石流考察队,为成昆铁路通过西昌泥石流区的定线提出决策方案,并被采纳,以后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学院泥石流研究中心的调整和建立。
        1964年施雅风担任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队长。1965年起参与组织大规模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参加70年代珠穆朗玛峰考察总结与青藏综合研究规划的制定,近年又主持完成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环境变化研究课题。他和合作者较早发现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如对冰川发育先有促进作用,后因变干而起抑制作用。近年提出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影响演化的系统见解。他参与的集体研究成果“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他长期关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1984年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乌鲁木齐河地区主持组织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合作者提出适应城市发展,预见环境变化的开源引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议,部分得到有效实施。主编系列专著4册,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施雅风积极参与全球变暖对我国影响的研究,1987年主持《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研究项目,获系列成果。他本人提出本世纪西北华北气候暖干化和水资源减少的推断,系统总结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特征,作为未来气候变暖前景相似的借鉴。另由他主持的《全球变化与中国自然灾害》课题,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洪水、干旱、台风、风暴潮、作物病虫害等多种灾害加剧,而寒潮、低温与冰雪灾害减轻的推论。
        施雅风重视人才培养和实验室、野外观察站的建设,善于组织跨学科、多部门的协调综合研究,对新中国的地球科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