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三

        周立三,地理学家。1910年9月2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29年至1933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先后在陆地测量总局边疆历史地图编委会、国立编译馆、广西大学和中国地理研究所任技士、编译、副教授、研究员等职,参加了中国地理研究所的筹建(1940年在重庆北碚成立)和西北科学考察团等工作。
        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和名誉所长。先后组织和主持甘青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新疆综合考察、江苏省农业区划、全国综合农业区划、国家农业地图集编制和中国国情分析研究等重大研究项目。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周立三坚持任务带学科的原则,急国家之所急,根据国家不同时期建设需要,开辟和扩展研究领域,组织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50年代中期为配合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摸清边疆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有关的科学资料,周立三积极倡议并组织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先后任副队长、队长。他与队里其他领导和原苏联专家团结合作,带领200余人进行卓有成效的艰苦考察,从1956年到1960年历时5年,取得了丰硕科考成果,完成了战略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合理布局的远景设想》的综合考察报告及相应13个专题报告、11部共500余万字的专著,内容涉及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草场分布及农林牧业生产布局和农业区划等,为新疆建立了第一代科学资料。考察成果受到中央和新疆领导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一直是该地区编制经济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的重要科学依据。80年代初,周立三虽七旬高龄,还是毅然接受院领导的委托,再次前往新疆指导考察工作。主编完成了“关于新疆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报告,剖析了新疆的农业生产发展问题和解决途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向中央和新疆领导和业务部门汇报得到很高的评价。
        在中国农业区划研究方面,周立三从50年代至80年代,先后组织和主持全国、省级、地区级和县级等各层次农业区划实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周立三早在50年代就对农业区划的理论方法与国内外动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主持完成《中国农业区划的初步意见》,将全国划分为6个农业地带(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部和海洋),后再划分为16个农业区。1955年对划分农业边界难度比较大的西北甘青农牧交错地区的实地考察,主持完成《甘青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的初步研究》(1958)。60年代初针对我国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挫折和存在问题,周立三和许多科学家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农业区划研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农业区划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规划的第一项任务。周立三率先在江苏省开展农业区划试点工作,主持和参加省级、地区级、县级农业区划研究,并取得系统成果。1964年初国务院召开会议制订国家农业发展远景规划。国家科委组织有关科学家成立会外科技组并由周立三向国务院计委、农业部、农垦部有关领导汇报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研究工作。同时举办展览会介绍农业区划,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区划研究在十年“文革”中被迫中断,1978年后周立三又接受并主持了全国和江苏省农业区划工作。他与合作者一道,大胆尖锐地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存在掠夺经营,严重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主持完成《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并就各级农业区农业发展方向、土地开发利用、生产布局,农业技术改造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份报告为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部门广泛参考和利用。90年代初周立三已80高龄,主编完成了《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和实践》专著(1993),这部专著对我国农业区划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探讨,也是他毕生从事农业区划和农业地理研究的心血结晶。《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获1995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7年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对中国农村基本国情进行分析研究,周立三组织研究小组承担此项任务。他组织了综考会、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生态中心和系统所等单位科技人员协力研究,出色完成了任务。1989年以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名义发表了《生存与发展》的国情研究报告,报告一炮打响,引起中央领导和学术界的重视。这份报告首次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文化素质低,人地矛盾、城乡矛盾突出,人均资源不足等问题;我国正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和恶化的环境,这双重压力的严重挑战,生存与发展问题并存;并预言我国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不断渐变、积累,进而部分质变的长历史进程,不能急于求成,只能选择非传统的现代化模式和“持久战”策略。迄今为止,由周立三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已发表4份国情报告,即《生存与发展》、《开源与节约》、《城市与乡村》和《机遇与挑战》,中国国情分析研究(1~4号报告)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立三治学严谨,重视第一手资料,不论处于解放前的艰难条件或是解放后较为优越的环境,他从不放过野外考察机会,就是耄耋之年时仍身体力行,尽可能接触实际,调查研究。他重视地理学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注视当代众多科学技术进步,从中吸收营养、不满足于传统的地理方法;他善于组织和团结各有关学科的专业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他为人师表,对青年科技人员严格要求,又寄以厚望,鼓励后来居上,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工作踏实,生活简朴。他常说:“生活上要知足常乐,业务上以不知足常乐”。
        周立三已著有20多部著作(含合作),发表80多篇论文。自60年代以来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名,培养和指导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
        周立三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