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鼎

        刘光鼎,地球物理学家。1929年12月29日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即开始他的地球物理研究生涯。
        1952~1964年间,刘光鼎在北京地质学院物理探矿系任教,讲授地震勘探、普通物探,同时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等行政工作。1954~1956年任前苏联地震勘探专家业务翻译并协助带研究生。1959年在前苏联里海实习海洋地球物理勘探。1960年返国后,领导并组织中国海洋物探队,开始在渤海进行试验调查,努力使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在此期间,刘光鼎翻译了数百万字的俄文、英文专著文献,为开拓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4~1989年间,刘光鼎被调到地质部工作。1964~1970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率领全室人员研制压电晶体检波器及海洋地震接收装置,改装地震仪,开展渤海、长江中游的物探工作。1970~1973年,领导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进行北部湾综合地球物理调查。1973~1980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队长,在进行南黄海、东海地球物理调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1980~1989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1980年刘光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地学部常委。随后,又当选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海洋学报》副主编。1982年,刘光鼎因“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六五”期间主持国家石油地质攻关项目,开展煤层气和南方碳酸盐研究;“七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项目75~054“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开展全国天然气、南方碳酸盐岩、塔里木和东海的油气资源研究。同时还组织“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的编制工作。刘光鼎在建立中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队伍、开拓石油地质研究的同时,还先后发表“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1986)、“近海工程地质问题”(1986)、“大洋底矿产资源调查”(1986)、“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Hydrocarbon Prospects of the East china Sea”(1989)、“中国海大地构造演化”(1990)、“中国海地球物理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1992)等一系列论文,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和油气勘探等广泛领域。
        1989年至现在,刘光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工作。1989年6月,刘光鼎应邀到中国科学院任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出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经过调查研究,他提出建立基础研究的四大中心(地球物理成像中心、高温高压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链和资料中心)与应用开发的四大课题(沉积盆地研究与动态数字模拟、油储地球物理、深部地质结构、地球磁场与电磁空间环境),强调地球物理与地质结合,积极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八五”期间,针对中国东部油田迫切需要提高回采率问题,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设立岩石物性、地球物理测井、高分辨率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井间层析成像、质量总控和计算机平台等课题,并团结全国500位科学家共同工作。经过5年努力,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理论上出现一系列进展,对复杂地质体完成一系列软件程序,而且应用二维叠前偏移为胜利油田古潜山内幕研究获得突破,钻探验证,胜海古2井日产千吨原油。
        1991年刘光鼎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1993年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先后荣获竺可桢野外工作奖、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刘光鼎还主编了“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此系列图包括中国海的海底地形图、立体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平面剖面图、地球动力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与新生代沉积盆地图共9幅。此外,在对中国海形成演化规律的探索中,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历史,即前寒武纪陆核形成并向块体发展;块体在古生代拼合形成中国大陆雏形;中生代经受挤压、改造;新生代板缘聚敛,而板内拉张,和板缘俯冲、而板内沉降。此系列图获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册、以及有关专著一起于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4年刘光鼎担任国家攀登计划85—34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地球物理对隐伏金属矿床预测研究,首先对全国宏观大地构造格局取得“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基本认识,然后在区域构造的地球物理研究基础上,对山东栖霞百里店进行解剖,在0.4km2范围内,获8.1吨黄金预测储量,正待验证。
        刘光鼎在40多年的科学活动中还培养了一批地质地球物理科学家,其中包括硕士36名、博士8名、博士后11名。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