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念志

焦念志,196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手。1991年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199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1996-199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访学者,1998-1999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微型生物碳泵”科学工作组(SCOR-WG134)主席。  

主要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在碳循环与海洋微型生物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成果。出版了我国首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专著,发表论文198篇(其中SCI论文120篇),包括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PNAS、ISME Journal、Science增刊。论著已被他引2000余次。受邀多次在ASLO、ISME、AOGS、IBS、IMBC、AGU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先后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同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3项、863项目3项、973课题2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等。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06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获“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0年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代表性成果简介如下:开拓了海洋新生产力、原绿球藻、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PR等新领域的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了在我国海区的分布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了TIREM方法,揭开了长期存在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引发了海洋碳循环机制的新认识;建立了包括细菌光能利用的上层海洋碳循环新模型,指出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区是大气CO2的“汇”至关重要;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理论框架。MCP被Science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应英国《自然微生物学综述》主编邀请,撰文提出了基于MCP框架的“减少陆地施肥、增加海洋碳汇”的储碳思路。

近五年来,焦念志教授及其团队主攻海洋微型生物碳循环和海洋碳汇研究,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

创建的TIREM方法,揭开了功能细菌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研究中国际常用方法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引发了海洋碳循环机制的新认识,成果发表在本领域顶级期刊(Top Journal)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并被Nature China 将其列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

建立了包括细菌光能利用的上层海洋碳循环新模型,指出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区是大气CO2的“汇”至关重要,成果发表在Nature旗下的 ISME-J 上,并获评201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理论框架;

揭示MCP机理的文章作为Featured Article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并在Nature网站和期刊封面做了亮点展示,2010年发表以来被美国ESI持续遴选为高引用率文章;

鉴于MCP的重要性,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SCOR)设立了MCP科学工作组WG134,由焦念志教授与美国 SCRIPPS 海洋研究所“杰出教授” F. Azam任联合主席,26位成员来自美、欧、亚共12个国家。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

美国《科学》杂志就MCP的提出、有关过程与机制,以及MCP储碳效应等方面对7个国家的十多位科学家进行了采访,评论MCP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本领域《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MCP封面文章;

美国学者的2篇文章认为MCP理论也同样适用于陆地土壤和其他地球环境。焦念志教授应《自然微生物学综述》主编邀请再次撰文提出“减少陆地施肥、增加海洋碳汇”的海洋储碳新途径;

MCP被国际微生物生态学ISME 12届大会选为7个前沿热点之一;被2011年国际湖沼海洋科学促进会ASLO大会遴选为4个前沿科学论题之一;

Science /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了焦念志教授等主编的MCP的Science 增刊(2011);

美国学者发表文章指出MCP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Passow & Carlson,2012)。

综上,焦念志团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微型生物生态学新学科发展和生物海洋学的进步,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微型生物储碳机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