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青

高长青,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1991年公派留学,获国外行医执照。先后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长,医务部主任,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医学会心脏外科分会主委,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执行理事,亚洲机器人外科学会主席,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常委,美国机器人外科学会常委,美国胸外科学会、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会员,美国Journal of Robotic Surgery, Heart Surgery Forum,Innovations等数十家杂志总编、共同总编或编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等。

高长青教授一直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微创机器人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瓣膜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诊治及临床研究方面具有深的造诣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一.开创了我国微创机器人外科,牵头制定了我国机器人心脏手术技术规范和培训规范,是亚洲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针对2006年国内机器人手术尚属空白的现状,带领团队进行了临床前期技术攻关,通过猪心及尸体的模拟胸腔演练,探索出不同心脏手术操作技术常规,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07年初成功进行了我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理念。此后,不断完善、拓展手术指征,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下列创新性手术:①不开胸机器人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TECAB)联合支架植入的杂交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ATS, 2009);②报道TECAB手术中期随访结果及良好效果(JTCVS, 2011);③提出粘液瘤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左房入路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完成国际上最大组机器人粘液瘤手术(JTCVS, 2010);④研创了机器人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HSF, 2010);⑤首例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HSF, 2010);⑥完成了首例机器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效果良好(JTCVS, 2012);⑦完成了国际上最大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置换术(JTCVS, 2011);⑧完成了国际首例机器人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2011)。累计主刀完成微创机器人心脏手术650余例(年龄从11岁到80岁),随访效果良好。

应邀主编国际首部Robotic Cardiac Surgery (英文版),参编国内最权威外科著作《黄家驷外科学》,所带领的团队成为全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团队。创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报告数十次。作为大会主席,与国际微创机器人学会共同举办了国际机器人外科手术演示和专题研讨会(BISROCS) 三次。所领衔的学科成为国家卫生部机器人心脏外科培训基地,全军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及国际达芬奇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并牵头起草制定了我国机器人心脏手术技术规范及培训规范,经卫生部批准后已在全国执行。为日本、新加坡、巴西、韩国、墨西哥等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数十家单位培训机器人心脏手术医生50多名,颁发证书,并将这一创新技术辐射到国内多个学科及医疗单位,推动了机器人心脏外科在国内外业界的应用。该研究获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并作为核心成果 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完成国内大组微创冠脉搭桥术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 应邀在美国参与起草制定了国际微创胸心学会共识

主刀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000余例(老年患者1185例),其中OPCAB手术 1600余例。特别是主刀完成的国内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高级干部心脏手术(最大88岁),无一例手术死亡。完成国内大组OPCAB手术的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12项,实现了整体技术创新,证明微创搭桥手术安全可靠,可完全再血管化,远期疗效良好(ICVTS,2009)。③率先提出了国人桥血流波动指数值(CJTCVS,2004),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心脏跳动下序贯吻合桥血管通畅率优于单支桥的技术(JCVS,2010)。④国内外率先研究并提出搭桥术后抗凝治疗新方案,引起国际同行高度关注(ATS,2009)。⑤国际上最早采用64排CT对大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进行长期随访,通畅率(95%)优于传统(93%)手术(ICVTS,2009)。鉴于其国际影响,应邀作为唯一代表亚洲的国际11人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起草制定了国际微创胸心学会(ISMICS)共识。

三.首次创新性阐述了心脏心肌带的解剖学概念,完成120例巨大室壁瘤切除术,显著降低手术死亡率

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度大的冠心病外科治疗前沿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率先开展了心脏心肌带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基础研究,完成了200多例不同种属动物心脏的解剖。首次创新性阐述了心脏的心肌带的解剖学概念。根据研究结果,他对室壁瘤手术技术进行了设计和改良:通过改变左室腔补片大小、位置和角度,使升、降段交叉角度接近90度,从而有效恢复了左室的泵血功能。主刀完成120例巨大室壁瘤切除术(包括穿孔,最大78岁),手术死亡率<1.0%,随访良好。主编国内首部《室壁瘤外科治疗学》专著。举办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对提高我国该领域的诊疗水平做出较大贡献。

主持国家“863”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70篇,出版专著3部,主译1部,参编多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他治学严谨,言传身教,为人坦诚,医术精湛,无私奉献,带出了一个有综合实力的优秀团队,培养了研究生40余名。

先后获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全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评为总后科技银星、科技新星,入选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享受政府津贴,荣立二等功3次。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