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

        钱伟长,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913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射推进研究所(JPL)任研究工程师。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返国,应聘于清华大学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自动化所所长;上海工业大学及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教授是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40年代他在导师辛吉(Synge)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波道管及其天线的阻抗理论;他和辛吉教授合作研究的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被国际力学界称为是划时代的工作。在冯.卡门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火箭飞行稳定性、人造卫星轨道、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50年代又在圆薄板大挠度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等问题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贡献。60年代至今,在数学及力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如飞机震颤、潜艇龙骨设计、断裂力学、穿甲力学和非协调元在固体力学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参数摄动法”(被国际上誉为钱氏摄动法)以及广义变分原理,对近代应用力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对非克希霍夫—勒夫假设的板壳的研究,是对固体力学的新发展。
        钱伟长,1913年10月9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他是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擅长于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和中文信息学。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力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
        小学时期的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也学到算术、自然、音乐等新课程。由于家贫,还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13岁来到无锡,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学习到数理化和西洋史,进一步打开了他求知的大门。19岁,他以优异的文学和历史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和上海吴蕴初的清寒奖学金。到清华大学入学后,即发生了日本侵占东三省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出于忧国忧民之心,他要求弃文学理,学习近代科学技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答应他试读一年物理系(但数理课成绩必须超过70分)。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从此迈进了自然科学的王国。起初,钱伟长像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导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他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1935年大学毕业后,钱伟长考取清华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为呼吁抗日救国,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北平沦陷,曾在天津耀华中学任教近一年以积蓄旅费。1939年初经香港、河内到昆明,在西南联大讲授热力学。是年与郭永怀、林家翘以相同分数同期考取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因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加拿大。本来,轮船将途经神户,日本在护照上签证准许登岸游览。公费生一致认为,接受敌国签证,有失国体,故全体愤然离船,返回昆明。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J. L. 辛吉(Synge)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内禀统一理论,两个月后即和辛吉教授合作写成一篇论文(是他的博士论文的引论部分),在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60岁祝寿文集上发表,引起国际力学界的重视。钱伟长1942年获博士学位,1943~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跟着冯.卡门教授做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受到冯.卡门学术思想的影响,成为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大师。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钱伟长以探亲为名毅然返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7年,有人带来美国有关方面对钱伟长全家赴美工作生活的邀请。在表格最后一栏,要求宣誓一旦中美交战忠于美方,钱伟长明确填“No”,予以拒绝。解放后,1949年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副教务长;1950年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委员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长;1951年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盟常委、副秘书长;1952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5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十二年规划工作,受到周总理的重视,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956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任所长,被波兰科学院选为院士。以上工作大都是同时兼任,延续到1957年。同时,他还担任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市人代会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缅甸、印度,1955~1956年多次访问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民主德国,1956年参加波兰的力学会议和布鲁塞尔的国际力学会议。
        1957年由于建议理工合校,及参加民盟会议等事由,受到批判。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撤消一切职务,保留教授职务,降三级任用,并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批判。1966年以前主要被分配在材料力学实验室里劳动。文革期间,深受冲击,抄家时文卷书稿损失很大。1968~1971年间下放到北京特种钢厂炼钢车间劳动锻炼。1979年中共中央改正了把钱伟长划为右派分子的错误决定。
        钱伟长1972年参加我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1974年当选为第四届人大代表;1980年任全国政协常委并恢复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1年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任主编;1982年底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84年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所长,同年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8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 员;1987年迄今任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副主席,现兼任科教文卫体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应用数学和力学进展》杂志主编;1988年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1990年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1994年迄今任上海大学校长;1997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
        同期,钱伟长还担任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暨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的名誉校长。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结构》、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钱伟长从事过的学术研究主要有:1934~1935年和同学顾汉章测定北京地区大气电参数;1935~1939年在吴有训指导下做稀土元素等的光谱分析和X光衍射;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1940~1941年在加拿大研究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1941~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万因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1943~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及喷射推进研究所,在冯.卡门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1946~1957年研究圆薄板大挠度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问题、建筑史。1957~1976年虽没有能够发表文章,但仍从事飞机颤振、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的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高能电池、三角级数求和,以及广义变分原理中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研究。1977~1990年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板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助壳、穿甲力学、继续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参数摄动法”,不但解决了冯.卡门于1910年提出的圆薄板大挠度变形问题,而且能广泛用于解决各种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被苏联学者称为“钱氏摄动法”。他关于广义变分原理的工作,从理论上阐明了变分原理与变分约束条件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利用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把全部或部分的变分约束条件吸收到泛函中去,把原来的有若干变分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化为完全消除或部分消除约束条件的新的泛函驻值变分问题,并简称这种变分原理为广义变分原理。由于消除了变分约束条件,选用泛函变量不必再满足约束条件,解决了传统变分原理用于数值计算的这一重要困难。这些广义变分原理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可以用在处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场、振动、断裂力学,以及一般力学的各种问题。他在某国际会议所作的主旨报告“不协调的有限元”一篇长文,介绍了广义变分原理的一些应用,被美国《应用力学进展》年刊(Advances in Applied Mechanics)选入作为1984年应用力学的重要进展。钱伟长曾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和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近年来,他对非克希霍夫一勒夫假设用广义变分原理处理厚板、厚壳问题的理论研究研究,被称为是对固体力学的新贡献。
        钱伟长迄今已发表了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种。
        在教育事业方面,钱伟长创建了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力学专业,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自动化所,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力学工作者,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力学界科研和教学的骨干,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兵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教学上,钱伟长还有辛勤耕耘和不断进取的特点。在繁忙的公务中能脱身和学生、青年具体地探讨如何攻难关,做学问,是他最大的乐趣。他思路敏捷,见多识广,心地坦诚,随时都有令人叹止的新点子。他50年代曾经精心指点、善意支持、指导了18名研究生和十多名共事的助手,以及三期力学研究班学员。80年代后,他在耄耋之年,又创办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创办了《应用数学和力学》(中文版、英文版)及《中国应用数学和力学进展》(英文版)两种杂志,继续指导了31名博士生,11名硕士生。
        从切身体会出发,他在清华大学、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办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自学,重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理科和工科的结合,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重视学校为社会服务。他励志推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他所领导的上海大学,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发展成为跨入了“211”行列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钱伟长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他作为自行车队副队长,带领部分清华大学的学生南下宣传抗日救国。1946~1948年参加了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美援面粉等进步运动。1948年12月骑自行车到石景山、良乡,欢迎解放军。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走遍祖国的穷山僻壤,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85年以后,又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献上他的一颗忠诚的心。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