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2015年度工作报告
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

来源: 时间:2015-11-04

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

尊敬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同志,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北京,天高气爽。今天,我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庆功厅隆重举行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向47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励的崇高荣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发来亲笔签署的贺信,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获奖科学家的热烈祝贺和对捐款人代表的亲切问候。全国政协万钢副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桑国卫副委员长等领导同志光临本次盛会,给予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我谨代表基金同仁,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表示衷心感谢,对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嘉宾出席本次盛典,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代表评选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一、关于2015年度基金评选工作

今年5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在香港中银大厦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并接受基金投资委员会投资情况报告;审议并通过基金评选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和2015年工作设想。

2014年,尽管全球经济总体持续低迷。但何梁何利基金投资委员会审时度势,沉着应对,通过修订投资指南,智慧运营,基金的市场总体表现较好。2014年,基金资本运营共计收入2100万港元。截止2014年底,基金市值达到6.69亿港元。到2015年3月底,基金市值再度攀高,已增加到6.89亿港元。鉴于全球投资环境仍不确定,根据综合经济预期评估,信托委员会决定,2015年用于发放奖金的预算总金额,以过去五年的平均值为基数,确定为1100万港元。

今年初,评选委员会向国内外有效提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400多份。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到推荐材料504份,有效被提名人474人。在基金历史上,推荐材料首次突破500份,有效候选人也创历史新高。

今年7月7日至10日,何梁何利基金专业评审会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经过专家初评,产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候选人55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候选人28名。“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何梁何利基金的大奖,奖励级别高、分量重、社会影响大,是评选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评选章程》规定,评选委员会成立由段瑞春秘书长牵头、内地评选委员会委员参加的预审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听证,经合议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2名。上述候选人一并提请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

今年9月2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全体会议,经过科学评价、优中选优、无记名投票表决,终评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1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4名,圆满完成了今年评选工作。

二、关于获奖科学家基本情况

在我国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三大奖项的获奖科学家的总体水平与时俱进,稳中有升。优秀科技人才、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折射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首先,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花开并蒂。两位具有战略思维的杰出科学家和创新领军人才获得此项殊荣。他们当中,一位三十年如一日,靠创新立命,靠攻坚立身,挑战世界科技难题,力克国家面临技术瓶颈,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在信息通讯、宽带网技术、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原创性成果,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优的业绩,推进我国数字通讯、高速宽带网络等高技术产业群体崛起。另一位自上世纪80年代末,担当自主创新、强军卫国的历史责任,服务国防装备发展的重大需求,率领团队潜心钻研,艰苦拼搏,奋力攻关,在舰船新型集成化发电技术、舰船综合电力技术、电磁发射技术领域破解世界科技难题,推进我国从传统武器装备向电磁能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多个弯道超车、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创新奇迹。此外,两位获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转化和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方面业绩突出,堪称成功典范。

第二,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的31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4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其中,国防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基础研究态势良好,产学研合作再创佳绩,科技成果转化根深叶茂,区域创新厚积薄发特色鲜明,大中城市万众创新异军突起,医学药学领域人才群英荟萃,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观念创新、结构创新交相辉映。

第三,今年获奖人年龄最大81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57岁,45岁以下占12.8%,45至60岁占57.4%,60岁以上占29.8%,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3.8%。获奖人总体结构和年龄梯次比较合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获奖科学家的主体。其中,有为中华科技事业毕生耕耘、成就丰硕的资深科技工作者;有在科学前沿无私无畏、勇攀高峰的中年科技骨干;有在产业高端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领军人物;也有在新科技革命大潮中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青年创新人才;有活跃在中心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杰出科技人才;也有扎根在中小城市、基层单位、少数民族地区厚积薄发,成果卓着的科技英才;还有来自台湾地区,扎根大陆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为我国光电产业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献身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矢志不渝,奋发有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让我们再次为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创举和卓越成就鼓掌、点赞。47位获奖科学家是我国科技人员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我每年做工作报告,讲到这里,总想说两句肺腑感言,今年也不例外。这些年,被提名人数从450上升到500以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分量重、人气旺、提名踊跃,积极参与,这是好事。但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基金每年从新增盈余中用作奖金的部分均为1000万港元左右。面对提名人数增多和奖金总额有限这对矛盾,评选委员会的唯一选项,就是优中选优,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由评委独立判断,用选票形成评委会的最终决定。今年初评原则上按6比1产生候选人,终评约按2比1评出获奖人,总的入选率约为11至12比1,这中间难免留下一些遗憾。有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落选,确实令人惋惜。不过,我想说明的是:第一,欢迎提名,欢迎参评,这是勇于挑战自我的表现,也是对何梁何利基金的支持。第二,理性乐见两种可能的参评结果,入选欣然,落选坦然。第三,何梁何利科技奖一年一届,可以年年参评,年年有机会。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的大门,永远向我国杰出科技人才敞开。

三、关于何梁何利基金今后的工作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创立第21年。在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基金锁定促进祖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目标,参照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等重要国际奖的运作模式,恪守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准则,坚持社会提名、阳光操作,科学评议、优中选优的规范程序,始终保持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选记录,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办科学技术奖的成功范例,成为崇尚科学、尊重人才、激励创新的特色品牌。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科技界的殷切期望,给予何梁何利基金巨大的鼓舞、支持和力量。基金同仁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永续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我国将进入创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的阶段,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基金同仁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贡献力量。

我们将遵照刘延东副总理指示,在总结何梁何利基金20年实践经验基础上,将成功的做法条文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保障评选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完善评选机制、提高评选质量,从新的起点,以更高要求,把何梁何利基金三大奖项办得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努力把评选委员会各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崇高使命。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把何梁何利基金办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奖励,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工作报告完毕,谢谢大家!